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錦書道德論
“今天說第十二章,這小段話的斷句上基本不會產生什麼爭議。”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對於此章,要聯絡到當時實際,就容易看懂了。下面我也是先通譯一遍。”
“五顏六色(各種顏色)的旌旗招展同時舞動,令人目不暇接。當旗幟亂舞失去聯絡與指揮的功效而導致(士兵們無從行動,不知該聽哪個的好),就如同眼盲般看不到一般的結果。
(一窩瘋)一堆人到處馳騁而進行田獵,只是追求圍獵野獸的快感,而不是為了食物,這樣的行為使得人的心變得狂妄自大。
珍貴的難以得到的貨物財寶,讓人的行為為之而發生了改變(與平時不同),去行竊或搶劫。
各種美味讓人的口舌得到滿足。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讓人聽不清何意。
所以聖人的治理這些缺點的方法,實實在在地填飽肚子就行,而不是追求這些看上去美麗無比卻華而不實的事物。簡而言之,捨棄虛妄的而使用實在的。”
靜待秦深記錄好筆記,秦無敵繼續往下說道:“對於那時候王候勳爵等貴族的奢靡生活,李師是持反對意見的。李師看到了功勳貴族們的聲色犬馬般的生活,詳細地描述了出來。
首先是對他們的出行方式的不認同。貴族們外出田獵,每人打著一個旗號,於是各色各式的旗幟就顯得混亂不堪。偏偏還經常藉著練兵團戰的名義,卻是為了滿足私慾互相炫耀而已。
這樣盲目地浪費時間與精力,李師是不認同的。眾多之人圍獵弱小的動物,反而容易造成狂妄自大的心態,遇到狡猾的強敵之時就容易中伏了。
當圍獵到比較珍貴稀奇的獵物,貴族們還會互相牽制,相互之間還暗中下絆子,妨礙對方而搶到獵物與功勞。說得好聽這是競爭,但實際出戰的時候,那會不會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李師覺得這樣反而會消磨相互間的信任,而且可能會在戰爭中貽誤戰機。
田獵遊玩過後,貴族們紮營安寨休息的情況,李師也是極為厭惡的。美味的食物佳餚配上好酒珍釀,讓人滿足了口腹之慾。而真正的戰爭之時,怎麼可能有這種悠閒的情況。更令李師反感的是,貴族們還配以歌舞糜音,大搞宴席。其聲音吵雜估計連敵人襲來都聽不見了。
所以李師在文中勸解道,上古聖賢之人治理之下,田獵是為了獲取食物帶回城內儲備,為大家不受餓而尋找生存口糧。而不是為了其他的目的。追求華麗的感觀,炫耀武力只是中看不中用的銀鑞槍頭,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最後,李師總結到,大家要拋棄去掉這些奢靡的習慣,仿效聖人講求務實簡樸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對的,可取的田獵之道。”
秦無敵把全篇分析通透之後,還接著繼續往下說著。
“本篇描述一個連貫的事件,那就是貴族們喜歡的田獵活動,以此來作為警醒與告誡。
從中不難看出,李師生活的大周,那時候至少貴族們的生活是富裕的,過著衣食不缺,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並把田獵作為了娛樂節目。
而貴族們的這些奢靡之風氣,與李師所奉行的儉樸之德是剛好相反的。為何李師要提倡節儉呢?
從之前的第五篇可以感受得到,李師看到還有眾多的百姓民眾像芻狗一般生活著,他們的基本溫飽都得不得保障。這就與貴族們的奢靡生活形成了兩個極端。
觀史為鑑,當極端不斷積累,導致平衡被打破的時候,原本的平衡穩定的格局就會被打破。
所以李師提倡貴族們節儉,大概就是為了平和兩個極端階級的衝突,化解這最尖銳的矛盾。”
“以上,就是我對整篇文章的基本分析了。接下來,給你佈置一個課後作業吧。
作為一個領主,你認為李師所提倡的去彼取此,究竟好不好?這條倡議是否要在你的領地推行開來?”
思索著師父留給自己的問題,秦深來到了小草堂中。
這兩個問題乍一看是十分簡單,但細細思索,秦深發覺十分難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