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又不爭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錦書道德論
“這第八章斷句很容易,順著念下去就成了。”
“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又不爭,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本章譯文似乎也是直接大致通讀即可得到。”
“世上的善良就好似水這種事物。
水的善,在於其對萬物都有利,而又不會與萬物相爭。
他所停留的地方,生靈們都覺得太過惡劣,所以水的善幾乎就像是道一般。
停留而為善在惡劣之地,心如深淵似的和善包容,給予萬物為善的信念。
行政上善於治理汙垢,行事上善於靈變能多,行動上善於利用天時。
他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爭,所以他沒有任何擔憂。”
“這樣翻譯你覺得怎樣?”
“這章說的是水嗎?我覺得似乎有些不懂,水可為善,亦可為惡,水若不爭,為何敵火?水非不爭,所以我認為這樣譯是有問題的。這其中的問題是在李師,還是在師父的譯文呢?”
“嗯,好。能看到這問題,說明你用心了。我剛聽李師說的時候,李師錄完而念之,並沒有解釋,當時我就覺得李師是有錯的。
本章若說的是生命之源,水。難道在李師看來,水是善的,與世無爭的。因為在我等看來,水怎可能不在爭,又怎可能曰上善啊。”
“後來,夜色深沉之中我獨自在草堂之內慢慢琢磨,然後就悟到了與你相似的想法,我發覺我的譯文似乎不太通達。水是善,難道火就為惡,這道理明顯不通啊,李師怎可能不知。於是我繼續思索,若本章說的是為人處事之道,這就通達多了。”
“所以呢,我剎那間通明瞭許多。這章說的是什麼是善。而這善,也不定就是善良,也可以擅長,或者是靈活善變等等。
善,大善。我開悟了。
所以本篇中的這‘善’啊,在這文章中就是一個褒義詞。”
“明白了本文的中心,李師想闡述什麼是善呢,這就抓住了重點。接下來進行通譯就容易了。”
“最好的善,就像水似的。
對萬物都有利而又不爭強好勝(或是爭功),位於眾多的地方都是大家所需要的最惡劣的(時候、情況),所以(上善)幾乎與道相近一致了。
停留就改善當地(環境),心擅於保持如深淵般(虛懷若谷),(給人)予好(和善)的信念。
為政當擅於治理,做事則擅長能幹,行動而擅用時間(準時)。
做人(並)不用去爭搶什麼,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煩憂。”
“這章是李師為人處世的心態。李師覺得不需要去爭搶些什麼,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要做的事,這就是做人之道的真諦,這就是上善。”
“怎樣,這樣翻譯就通順多了吧。”
“是的,師父。這樣,本章以為人之道放在道篇也就說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