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錦書道德論
“老規矩,先將第七章進行斷句。”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
“接下來,我們再來翻譯文章所述。”
“天空誕生之後過去很長的時間了,大地凝聚以來經歷太久的歲月了。
天與地之所以能夠長生不息而且經久不滅的原由,祂們不為自已而生存,所以才能長生。
正是因此,聖人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而身先他人。置之於外面最危險的地方是聖人自己的身軀,而身軀卻因被大家保護而存活下來。
這不就是因為他的無私呀,如此才能夠促成他(無私的名聲。”
白話文譯完之後,秦無敵進行總結歸納的時候卻是非常嚴肅地持著相反的觀點進行了評論。
“說起來,這篇我認為應該放在德篇裡,因為這章是勸人大公無私的。而這章被放在了道篇裡,但這篇若是作為道理卻是說不通的啊。”
“天地之悠悠,祂們是否真的大公無私,我不知道。如果拿我們有限的生命去衡量,祂們確實養活了無數的生命。
但說起來,我們也養活了無數的細菌呢,你我是否真的大公無私呢,我們自己的心中是知道的。所以呢,這個論據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養活了無數的生命,卻還是沒有觸及到天地的根本啊,所以李師所舉之天地之無私,並不是真正的無私。”
“接下來李師引聖人之無私,來證大公無私者可成其私而長存。”
“聖人是否大公無私?我不知道。除了他自己,別人都無法知道。
聖人即使當時在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拯救了世人,並完好地存活了下來。
這大概也就是李師在最後所說‘能成其私’的緣故。
這才是李師想要表述的東西。
李師想將大公無私思想散播開來,因為聖人先賢們確實做到了李師所認為的那種大公無私。
將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以有限之身,為無限之難,這確實可以稱為大公無私了。”
秦無敵感慨完後,又是留下了秦深一個人在草廬中獨自領悟。
“想要做一個聖人看來真的是非常的困難啊。幸好,我不準備做什麼聖人。”
秦深看著整理好的筆記,搖頭感嘆。
秦深出到草廬外,就立即聽到了陳曉曉與瓊尼的論道聲。
“我同意秦師的觀點。隨天地長存者,私與無私皆有之。
聖人無私的名聲流傳下來的同時,小人猥瑣的名聲也是流傳了下來的。聖人有歷經磨難而活者,小人也有見難而逃而活者。
無論是無私還是有私,最終都成就了私人之名,也成就了私人之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