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舉州皆動。
徐州各處高宅大院火光沖天。
豪富之家早早得到訊息者,只帶上家人和家財逃跑,不願舍家離開者,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家房屋被燒,錢糧被收,反抗者甚至被兵士砍死。
有人慘哭有人笑,豪富之人慘哭,而種田百姓皆笑。
豪富之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一家許多代人積攢下來的東西,包括買來的田地,一朝之間就全部沒了。
他們覺得自己並沒有錯,買來田地然後租給農人耕種,收取一半田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自己會有何錯!
田地都是買來的,又不是強搶,潘鳳為何要將自己的田地奪走,為何要將自己趕離徐州。
他們想不通,但是想不通也沒辦法,只能帶著家人向西行,去找劉備和曹操,或者去冀州找袁紹,請他們來主持公道,為自己奪回田地。
種田百姓則是欣喜萬分,不但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種,還免去了許多賦錢,重租重賦日食不飽的日子過去了,他們豈能不歡呼雀躍。
自從潘鳳的告徐州百姓書發出後,許多縣令縣長棄官而走,還有許多郡吏縣吏家中田地多者自行離開,各地人手比較緊張。
潘鳳為此下令,提高諸吏俸祿,畢竟沒有田了,得要給他們多一些錢糧,才能讓他們盡心做事。
同時令各郡各縣,凡識字者,皆可量才而用,不拘出身,表現優異者可升職,甚至可任縣令。
雖然那時候底層百姓很少有人讀書,但也不是沒有,不少人讀了一些書,卻因為出身不好,不能被郡縣任用而已。
潘鳳貧家子的出身,被一番宣揚之後,他成為各地寒門士子奮鬥的理想目標。
所謂寒門士子,是祖上曾經有人為官,無奈家道中落,淪落到只剩幾畝薄田,甚至是租種豪族之地來生活的人家。
這樣的人家一般都會有書簡相傳,他們也都會讀書,而且,他們會更加明白百姓生活之艱難。
潘鳳正是想要利用這些人來代替那些世家之子,雖然能力上或許不如世家子,但很多東西都是歷練出來的,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同樣可以大放光彩。
另外還有一些大族之家,也會出一些讀書人。
大族與豪族略有不同,豪族是一家強,大族則是數百甚至數千上萬同姓之人聚居,形成一個宗族勢力。
他們可能沒有哪一家特別富有,大家生活過得都差不多,平時有宗族長管理族中之事。而因為同宗同姓,也比較團結,容易形成一股凝聚力量。
潘鳳此次行動算是比較順利,沒有遇到大規模的反抗。
豪族之所以強大,主要是租種他們田地的百姓較多,平時很容易就組織起一兩千人甚至更多的隊伍。
但這一次,潘鳳奪了他們的田地,是要拿來分給那些租種他們家田地的百姓,這些百姓不可能會再幫著他們來反抗。
各地收繳的錢糧都是私留一半上交一半,這點潘鳳可以理解,讓人幹活總得讓人撈點好處。
不過書簡卻是明令,必須全部上交,不得私留。
潘鳳目前最重視的只有三個方面:軍事、農業、教育。
軍事不用說,這是保命之本,也是進擊之本。
農業同樣重要,沒有稅收就不能養兵。
教育雖然排在軍事和農業之後,但對於潘鳳來說卻是同等重要。
因為各級官吏,都需要識字的人來擔任。
而要推翻世家,就必須要培養出一批能夠與之相抗的人才。
接下來是分田,分田之事仍然有很多問題,但潘鳳並不太關心,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曹操和袁紹的反應。
現在已經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正在領兵去洛陽迎接漢帝。
以潘鳳的瞭解和猜測,曹操仍然會將漢帝遷到穎川許縣,而且接下來的幾個月,曹操也不會向徐州出兵。
曹操將漢帝遷到許縣,他當前最要緊的是將許縣附近的勢力消滅。
比如屯兵在河南梁縣的楊奉和屯兵南陽的張繡。
只有解決了這兩個,使許縣無後顧之憂,曹操才會向徐州出兵。
而袁紹冀州方面似乎也沒有出兵的意思。
事實上,袁紹是想出兵的,因為潘鳳的行為已經傷到了他的根本。
袁紹身為世家翹楚,麾下聚攏著一大批世家豪族之士,自然要為世家豪族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