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紅二)
======================
毓秀派坐落於險峰之中,據說原本這片地處邊荒的深山沒有俗名,是毓秀立派後,中原才跟著管這裡叫毓秀山。正清門所在的太微山終年雲霧繚繞,毓秀山則沒作什麼隱藏,只是凡人除了那些尋仙問道的,一般也不會來這裡探秘——因為山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而如今,就有三個人影,正沿著鮮有人至的南峰向上攀行。
進了毓秀山的範圍內,他們便依照謝真的說法,在幻霧的遮蓋下步行上山。
謝真選的這條路極其陡峭,散碎的石塊拼湊成階梯,也不知是誰人鋪造,有些地方幾乎連踏腳的餘地也無,只能拉著一旁的樹幹,側身在岩石上透過。好在他們都不是凡人,走起來也不算慢。
此時天色漸晚,山中夕陽斜照,滿是薄薄的霞光。從這裡可以望到遠處另外那座山峰上,有一條銀光閃爍的細帶,彎彎曲曲地延升至峰頂,彷彿一條將天幕的落日縫在大地高山上的絲線。
見長明望向那邊,謝真道:“那就是‘登雲路’。”
長明:“傳言中,走上峰頂就能拜師的路?”
“正是。”謝真道,“名字有點俗氣,但意思不含糊。無論四季,那條路上都如三九寒冬,冰封流水。小孩子要頂著種種難關登上峰頂,非得有大毅力不可。”
“是折騰人用的。”長明總結。
“毓秀門風如此,收徒弟也看中這點。”謝真莞爾,“因而門下也多是一心向道,不理俗事的人。可惜近些年來,幾乎無人透過登雲路拜師了。”
一直默默不語的施夕未忽道:“孟君山也曾走過那條路嗎?”
謝真:“是。而且關於這個,還有一段流傳在外的逸事。”
兩人於是聽他講。謝真說:“他走登雲路時,毓秀門中看出他資質難得一見,早已在山路盡頭等候。孟君山方登頂,掌門便問他:你為何要來走這條路?”
長明:“明知故問。”
“是啊,眾人都覺得,不為了求仙,怎麼會有人來討這個苦頭。”謝真道,“總之,按照常理,接下來新弟子表一表決心,門中前輩勉勵幾句,就可以準備拜師了。然而孟君山答的話,卻不是他們想的那樣。”
施夕未:“他答了什麼?”
謝真:“他說,‘想知道上面景色如何’。”
施夕未一怔,隨即默然。長明嘲道:“看來他這麼多年也沒怎麼變。”
礙於施夕未在場,謝真不好再說,但他確實也這麼覺得。孟君山的同門不明白他為何要不務正業地四處亂晃,但謝真倒是懂他一些。仙門中人道他行事放誕,習氣疏狂,他真正想做的事卻只是去未去過的地方,見未見過的風景。
若說人人修道都是為了心中一點執念,那麼他的道,大約就在這番漂泊中。
在夕陽墜入群嶺間時,他們也到了頂峰。上來的位置峭壁嶙峋,謝真按照印象中的方向,在前面領路,沿著寬不逾尺的崖邊,向另一側轉去。
才走到半路,謝真忽看到一個紅衣身影從山下遠遠過來。另外兩人也瞧見了,長明轉頭報以詢問的目光,謝真緩緩搖了搖頭,伸手在路上劃了一道線,表示來人會經過他們這裡。
這裡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旁邊就是萬丈懸崖,根本避無可避。長明並不猶豫,往山上一指,意思是先過去找到孟君山再說。
謝真彎了一下手指,示意懂了。
施夕未道:“我們身形此刻都在隱匿中,低聲說話也無礙。你們到底在比劃什麼?”
謝真:“……”
長明:“……往上走。”
幾人匆匆沿著窄路轉過去,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山頂上立著一座四面透風的石亭,旁邊巖壁中有一處山洞,除此之外,峰頂再無他物。
孟君山正坐在亭中,手中握著銅鏡,看得十分專注。眼看來人就要到了,三人貼著石壁慢慢前進,就在走到山洞前時,孟君山突然放下鏡子,面帶疑惑地朝這邊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