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
早在陛下歸來的時候。
內閣幾位大學士皆是有些坐立難安,這幾日陛下雖是一直在武隆要塞,可其動作卻絲毫不比剛登基那時候小,尤其是羽林衛如今已是募兵十五萬精銳,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這就讓他們更加內心忐忑不安。
這並非是因為沈楠掌握兵權,而是陛下他要這麼多精銳做什麼!
“陛下此次歸來,羽林衛想來已是初步招募成功。”
“陛下接下來是打算讓其去幽州練兵?”
“這是為了單純練兵,還是要為裁撤幽州九鎮佈局?”
有人低聲的說道。
張旭聞言就看向那人,他搖頭說道:“裁撤幽州九鎮豈非那般簡單,陛下恐怕此次更多還是要以練兵為主,而且就算有十幾萬精銳又如何,新募之兵戰力如何?一旦將他們外放到幽州,難保日後不會又一個新的幽州九鎮。”
“咱們的陛下實力、手段、底蘊都不缺,就是做事有些過於急躁。”
張旭經過這段時間,也算初步摸清楚了沈楠的脾性。
如今這位陛下可是真跟大奉歷年的帝王完全不同,說他似是昔日的武帝,可卻沒有武帝那般瘋狂,做事霸烈卻又不失手段,肆意但卻又明顯在法度之中,尤其是麾下那一個個層出不窮的高手,更是讓人惶恐之餘,又有些驚喜。
儒家跟帝王之間的關係是有些複雜的,張旭本人的內心亦是極為複雜的。
君王要權,儒家治理天下也是要權。
因而臣子跟君王是天生就敵對的。
但在這敵對之下,雙方亦是都希望大奉變強,變得更好。
張旭亦是如此。
在明崇帝、先帝時期。
張旭都算得上是一個強臣,他所代表的也是世家儒家的利益跟理念。
在他看來君王何必似沈楠這般勞累,只需依靠他們儒家治國。
這天下難道還能亂不成?!
偏生陛下就是絲毫一點不想重用儒家的意思,就算是此前用楊柯,也不過只是利用寒門儒家來壓制世家儒家而已,如今更是大肆掌握兵權。
這般陛下當真讓人頭疼。
儒家從來不是陛下的敵人啊,而是協助陛下治理大奉之人啊!
“陛下對於我們儒家成見很大啊。”
張旭輕嘆一聲:“如今也不是我們要跟陛下作對,偏生陛下就是遲遲不來內閣,甚至連我們這些內閣重臣都無法輕易見到陛下,如此下去大奉當如何?”
內閣其他六位大學士聞言皆是搖頭嘆息。
周澤亦是在其中,他也對目前的局勢感受到棘手,若是換做往日,張旭這個大奉首輔又如何能夠這般言語,還不是因為陛下麾下的實力太強,他們無論是從實力還是大義上來對陛下都是有些無可奈何麼,甚至都不敢對陛下太過肆意。
他也是有些不明白陛下為何就是對儒家有這般大的敵意。
甚至隱隱透出要對付儒家的想法。
儒家要的又不多。
更何況大奉歷來不是如此?
君王只需享受便是,儒家自會為帝王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