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解決城隍人選後。
沈楠看向高力士:“五軍都督府的制度可否已送上來?”
白無常謝必安的出現。
讓大奉擁有十六境底蘊之外,亦是真正擁有攻伐其他洲的能力。
但要想攻伐其他洲又談何容易,大奉的軍隊整體實力必然要有所提升。
甚至是要選拔出一批最為精銳的武夫出來。
以此作為攻伐其他洲的精銳!
而在此之前,一個明確的軍部制度,也是極為關鍵的。
高力士:“商君已是將五軍都督府的制度改良出來,首輔王陽明亦是認可。”
他說話之間。
就將一封奏疏雙手遞上來。
沈楠接過來看了幾眼就知曉商鞅的想法。
原本按照沈楠的打算是將在原本基礎之上,重新立一個五軍都督府來管轄天下兵馬,但商鞅卻是做的更絕一些,他直接將原本的營衛制度全部貶為下級,而在上方則是五軍都督府,其制度也跟明代的五軍都督府不同,而是以地理,也就所謂戰區來決定。
改為——東軍、南軍、西軍、北軍、遠征軍和羽林軍。
東軍都督府節制幽州、蠻州、蒼州、莽州。
西軍都督府節制川州、南疆。
南軍都督府節制江州、豐州、雲州。
北軍都督府則是節制涼州、劍州兩地。
如此大奉十二州除卻雍州外皆在四軍節制之下,而雍州為帝都,則是併入羽林軍之中,也就是帝王所掌握的軍隊,以此為基礎,再行在大奉各州招募精銳,重立拱衛帝都的五十萬精銳羽林衛,這些亦是遠征軍的後補軍隊。
以此來威懾天下,亦是在需要調兵的時候保證沈楠隨時有足夠的精銳調動。
最後的遠征軍,顧名思義便是用來遠征他洲的。
也是以武安君白起為首組成的絕對精銳部隊。
在這般格局之下。
東南西北四大都督府,所需要保留的常備精銳戰力總和也只是在百萬級別。
也是必然的留守部隊。
除此之外。
大奉精銳將皆在羽林衛跟遠征軍之中。
如此便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大奉的武力,也能保證帝王手中所掌握的軍隊永遠是最為精銳、最為強大的,不過按照商鞅的計劃,培養羽林衛跟遠征軍的花費也極為恐怖的。
畢竟真正的精銳要想培養好絕對得花大價錢。
正在這時。
高力士就又雙手奉了一份奏疏:“這是商君對於稅收改革的奏疏。”
沈楠隨意瞥了幾眼,第一眼就被每年近四億兩的軍備預算吸引,而後則是看見商鞅對於明年大奉稅收的統計,據他所估算,一旦大奉改革變法成功,原本每年當是達到驚人的十二億兩白銀的級別,而在沈楠剛剛穿越的時候,大奉的每年稅收方才兩億三千萬兩。
這其中的差距必然不是沈楠對於大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