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太子,可是已漸習得馭下、馭臣之術。”
“往後於太子當面,吾呂氏之子侄外戚,怕也是要小心些伺候著······”
雖是用開玩笑的口吻道出這番華,但呂雉心中,卻莫名湧出些了些許較真。
呂釋之倒是對此毫無發覺,只當呂雉是在調侃自己,便也似是說笑的回了句:“皇后說的是。”
“吾呂氏子侄,皆乃太子母家親舅、表親,再如何,也斷不會使太子蒙羞······”
見呂釋之這般答覆,呂雉自是立刻明白過來:對於自己半開著玩笑道出的這番告誡,呂釋之,幾乎是一個字兒也沒聽進去。
但對此,呂雉也只能是在心中哀嘆一氣,除此之外,再無他法······
“唉······”
“就怕來日,吾兒身以為天子,吾身以為漢太后,呂氏外戚,便再無今日之恭順······”
“罷了罷了······”
“到那時,再看著辦吧······”
心中苦澀的又搖了搖頭,呂雉只稍有些煩悶的將話題轉開來。
“鄭國渠之整修事,可還順利?”
“兄長臨行之時,太子可有口信傳回?”
“太子可曾言何時事畢,又何時迴轉長安?”
聽聞呂雉接連發出數問,呂釋之也稍一正面色。
“鄭國渠整修事,大體皆順;據少府所言,今修鄭國渠之力役,獨自來之渭北民壯,便得四萬餘。”
“臣臨行之時,家上亦託臣轉言皇后:修渠之事,當於冬十一月中旬畢,及家上,亦於事畢之時迴轉······”
聽聞呂釋之此言,呂雉只稍有些憂慮的點了點頭。
“既如此,兄長便回府歇息幾日,而後啟程,折返蓮勺吧。”
“臨行之時,吾修書一封,還勞兄長攜之同往,以交於太子。”
就見呂釋之聞言,毫不遲疑的拱手領命,便做出一副要告辭離去的架勢。
見呂釋之這副架勢,呂雉自也是從座位上起身,卻見呂釋之身形一滯,面上又呈現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待呂雉溫笑著一點頭,呂釋之才稍帶歉意的一拱手,面帶疑惑的望向呂雉。
“皇后方才言,家上此番之舉,乃欲敲打、暗誡少府,莫同蕭相行走、往來過於密切。”
“——然若此事,為少府言知於蕭相,或為蕭相所聞之,豈不要記恨於家上?”
“縱是不敢記恨,只恐蕭相日後,也當於家上漸行漸遠,若家上有事,蕭相亦恐袖手旁觀,不再為家上之助力啊?”
卻見呂雉聞言,面上只湧上一抹莫名的苦澀。
稍搖了搖頭,呂雉便對呂釋之又是一聲輕笑。
“此事,兄長無須擔憂。”
“太子之所為,酇侯絕不會聞之。”
“縱聞之,亦會裝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