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需能臣,臣則為能臣;陛下求忠良,則臣為忠良;陛下苦朝中無有奸佞,臣,亦願為奸佞奸妄······
這,就是陽城延針對劉盈的問題,所給出的答案。
——你說我是什麼,我就是什麼。
如此沒有立場、沒有原則的答案,卻出乎意料的讓劉盈感到無比滿意。
對於君王而言,有些事,就是這麼奇怪。
明明是一件傷天害理的壞事,可若是讓君王滿意,也能得到諒解;
反之,明明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一旦讓君王感到不滿,也依舊無法逃過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而這種奇怪的現象,便被劉盈稱之為:立場。
用後世通俗一些的話來說,就是屁股。
陽城延的回答,看上去確實毫無原則、立場可言;
但實際上,這裡的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本身就是原則、立場。
——一切以天子的意志為準的立場,和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響的原則。
所以,劉盈最後,幫陽城延解答了自己的問題。
忠良。
現在的劉盈,很需要陽城延這樣的忠良。
陽城延,也配被劉盈稱之為‘忠良’。
一番略有些抽象的哲學討論過後,自然是正事緊隨其後。
首當其衝的,便是劉盈也學楊離‘自作主張’,為楊離配了個副手。
——宣平侯張敖、魯元長公主次子,太后呂雉外孫,當朝皇后張嫣幼弟,上林苑丞:張壽。
而後,便是即將舉行於上林苑,用來選拔上林苑所缺官員的漢室第一場‘考舉’,從原定計劃的‘由陽城延掛名,楊離具體實施’,改為由陽城延一手操辦,其他任何人等不得干涉。
至於這最後一件,則算是劉盈從先皇劉邦身上,難得學到的一個旁門左道。
——陽城延的嫡次孫女,年方二八,溫良賢淑,堪為良配······
·
“今日召諸公入宮,乃因前時,上林令以‘官佐有缺者甚多,請興考舉’上奏;”
“即為舉,首當其衝者,便乃遣御史查其家世、德行,而後,便乃所考之題。”
數日之後,未央宮,宣室殿。
簡單道明自己的意圖,劉盈便望向曹參、王陵,以及回京述職的淮南國相:張蒼。
“審查應考者,非丞相查其戶籍家世、御史大夫遣御史查其德行不可,又今御史大夫有缺,此二世,恐當皆由丞相行之。”
“又朝堂興考舉而納士一事,亦當由相府草擬公文,以示關中地方。”
劉盈淡然一語,曹參自是起身一拱手,表示領命。
“此番,朝堂興考舉,初定於秋八月甲午(初一),距今不足月;故應考者,恐當以關中之士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