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聞治國之道,習無止境,又兒年幼,恐有不當之舉,而損太祖皇帝之德。”
“望母后憫兒年弱,常臨朝議,以指兒之不敏······”
卻見呂雉淡淡一笑,不置可否的回過身,再度望向百官朝臣。
“即皇帝即壯,諸朝公當廣覓德行俱佳之良家女,以實後宮。”
“待明歲大朝儀,便當籌措皇帝之冠禮;又椒房無主,當立賢者主後宮,以使躬蠶之禮得行。”
聞言,殿內百官又是齊齊一拜,卻根本沒敢把呂雉這句話當真。
躬蠶之禮,值得是皇后躬蠶禮,即每年開春之時,皇后會召公卿百官家中的妻室入宮,剝繭抽絲,搓線織布。
與之對應的,是在同一時間,由天子帶領朝臣百官於宗廟外行的‘躬耕禮’,即帶領百官親開籍田,以勸天下民農耕的典禮。
躬耕之禮,自然是不在話下——天子、百官到場,再在奉常禮官的指引完成即刻;
但躬蠶禮要想施行,卻需要皇后親自立起蠶室,並召百官公卿的妻子入宮。
簡單來說,便是沒有皇后,就無法施行躬蠶之禮。
而呂雉此番,雖然說的是‘皇帝快成年了,加了冠就要立皇后了,大傢伙幫忙尋摸尋摸,看誰家有好姑娘還沒嫁人’,但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句客套。
就好比歷史上的每一位帝王,無論多麼堅決的決定了某事,都要問一句‘諸公以為如何’一樣。
蓋因為按照禮制,皇后、太子的冊立,幾乎是由太后一言而決,除太后之外的人,包括皇帝,都根本沒有插嘴的權力!
哪怕是皇帝,都無法確定誰做自己的皇后,又由哪個兒子做自己的繼承人,就更枉論身為‘外人’的朝臣百官,去對天家的家務事指手畫腳了。
所以,幾乎是在呂雉這句話道出口的那一刻,殿內百官朝臣,便都聽明白了呂雉的意思。
——皇后的人選,哀家已經找好了,就是不好主動開口;你們如果識相,就趕緊把這個哀家選定的人選猜出來,並牢牢記在心裡!
等明年,哀家頒詔立後的時候,要是誰敢嘰嘰歪歪,又或者是說什麼‘這女的誰’之類的話,別怪哀家不給你們留情面!!!
回味過來這層潛臺詞,眾人自然是屁都不敢放一個,甚至已經夠人轉動腦筋,開始推測起了皇后的人選。
“呂氏女?”
“應當不是。”
“元勳女?”
“也不大可能······”
一時間,殿內百官的思緒,便都被名為‘猜猜皇后是誰’的遊戲所佔據。
而在御階之上,劉盈平和淡然的面龐之上,一抹微不可見的無奈一閃而逝。
不知是捕捉到了劉盈這一瞬間的神情變化,還是看透了劉盈心中的疑慮,呂雉只溫笑著坐回御榻之上,又朝劉盈稍一點頭。
待劉盈將上半身稍靠過來寫,呂雉才微微一笑,附身於劉盈耳側。
“嫣兒,非魯元所生······”
“若非如此,吾亦不當有此念······”
聽聞此言,劉盈縱是有意剋制,也沒能抑制住一抹駭然,在臉上一閃而過!
不敢置信的看了看呂雉,見呂雉只一副坦然至極的神情,劉盈終是稍舒一口氣,旋即由衷的對母親一拱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兒臣,謹奉詔······”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