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南邊的水患尚未徹底解決,朝堂上下本就為此焦頭爛額。 京中……
南邊的水患尚未徹底解決, 朝堂上下本就為此焦頭爛額。
京中又收到來自南滇的加急奏報,而此時距離南滇大戰爆發已過去七日之久。
展開奏報,其上文字觸目驚心:大周軍隊在南滇深陷苦戰, 損失慘重,折損將士竟過半之多。即便如此,剩餘將士依舊頑強, 與南滇將士並肩作戰,共同抵禦西夏和北狄的聯軍。
奏報中言辭急切, 明確提及,當前局勢危急, 急需調遣大批兵馬前往南滇予以援助, 否則南滇戰局恐將徹底失控。
這奏報一到京城,朝野為之震驚。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 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噩耗驚得面色慘白。
保守派的大臣率先提言:“陛下,依老臣之見, 如今南滇局勢已然糜爛至此,不如當機立斷, 撤出我大周軍隊,死守南疆邊境之地。倘若聯軍果真攻破邊疆,咱們便效仿往昔,拿出些糧食、銀兩獻上,暫且保一時太平。畢竟留得青山在, 不愁沒柴燒啊。”
趙祈聽聞, 禁不住冷笑一聲:“糊塗!你們當真以為, 這回西夏和北狄聯手,僅僅是為了大周的糧草、財寶和女人?他們覬覦的, 分明是我大周的土地,還有土地上的一切!如此淺顯的道理,難不成你們竟看不明白?”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面面相覷,眾人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高太傅。
高太傅卻低垂著頭,沉默不語,面上神色晦暗不明,不知究竟在思索著什麼。
趙祈目光冷峻地掃視一圈朝堂,隨後說道:“朕預命北境鄭泰將軍,即刻調遣十萬大軍,火速前往南滇援助鄭宓共同抗狄!”
高太傅聽聞,終於抬起頭來,微微拱手,語氣沉穩:“陛下此舉,實乃明智之舉。如今我大周在南滇投入了海量兵力與糧草,若貿然撤退,損失將不可估量。若有鄭泰將軍前去馳援,說不定能力挽狂瀾,挽救當下的頹勢。”
趙祈輕輕頷首,目光在高太傅身上停留片刻:這高太傅,今日倒是難得說了點實話。
“太傅所言不差,朕考慮的也正是如此。”
趙祈將目光從朝堂眾人身上收回,轉而看向一旁靜立的褚晏,開口問道:“祭祀祈福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褚晏聞言,立刻上前一步,神色恭敬地回道:“回稟陛下,祭祀諸事已準備妥當。後天便是黃道吉日,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最適宜舉行莊重的祭祀大典。”
“那便後日在太廟舉行祭祀之事。屆時,文武百官皆要到場,以此對上天彰顯我大周的誠意,祈願上蒼護佑,保我大周在南滇戰役中贏得勝利。”
說罷,趙祈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一位大臣,接著補充道:“此次祭祀意義重大,關乎我大周國運與南滇戰局,諸位務必用心對待。禮部要確保儀式流程萬無一失,其他各部也要全力配合,不得有絲毫懈怠。”
眾大臣紛紛跪地,齊聲高呼:“謹遵陛下旨意!”
朝會結束,高太傅腳步匆匆,徑直朝著永壽殿奔去。
一路上,他心中反複盤算著朝上之事,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難掩心中的喜悅。
踏入永壽殿,瞧見太後神情悠然端坐在主位上。
高太傅快步上前,行禮問安,抬起頭時,臉上的喜意愈發明顯,幾乎要溢位來。
高瑾玉見他這副模樣,開口問道:“兄長,究竟是什麼事情,讓你如此高興?”
高太傅迫不及待地說道:“天助我們啊!鄭宓在南滇戰事失利,皇上派遣鄭泰帶著十萬兵馬前去支援。只要鄭泰和鄭宓在南滇戰死,皇上可就沒了最大的助力。沒了這兩位得力將領,她在朝堂上還能依靠誰?如此一來,咱們在祭祀大典上便可無所顧忌,放手去做想做之事。哪怕鄭泰和鄭宓命大沒死,經此南滇一戰,北境兵力折損過半,皆是因皇帝決策不當所致。就憑這一點,她本就應當退位讓賢。”
高瑾玉聽聞,先是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旋即輕輕點頭,緊繃的心絃頓時一鬆,如釋重負般說道:“如此甚好。朝中大臣那邊,可聯系妥當了?”
高太傅回應道:“這些大臣早對皇上心懷不滿了。自陛下涉政以來,諸多舉措接連觸動他們的利益。就說那女科的舉辦,打破了以往男子獨佔科舉仕途的局面,還大肆任用這些透過女科選拔上來的女子為官,在那些老臣眼中,這就是任人唯親。他們覺得皇上不重用世家出身的臣子,卻偏愛這些新崛起的女子勢力,這如何能讓他們嚥下這口氣?”
他頓了頓又說道:“如今朝堂之上,大臣們心中怨言頗多,積怨已久。他們只等著我們一聲令下,屆時定會群起響應,全力支援我們的行動。”
高瑾玉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過一絲算計,沉思片刻後說道:“待皇上退位,她之前派遣的賑災官員回到京城,就可直接拿下。這些官員皆是皇上的心腹,留著終究是個隱患。至於鄭泰和鄭宓,在戰場上死了那是最好。要是僥幸活著回來,便治他們一個統領無方之罪,賜他們自戕,也算是給他們留個體面。哼,這江山,終究還是要落入我們手中。” 說罷,高瑾玉靠向椅背,臉上露出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 。
”母後。” 殿外傳來環佩叮咚之聲,少年郎踏入殿內。
八歲的恆郡王趙禮身著蜀錦團龍紋窄袖箭衣,腰間懸著鄭宓所賜贈的匕首,應是剛剛練武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