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領地的擴充套件,修建城池堡壘也需要太多人手。
黃毅的計劃是以三十里一個碉樓、二百里一個城池往東蠶食。
最終目的是拿下河套在後世包頭的位置建起根據地首府之城。
修建城堡確實費時費力,可沒有城堡的漢人始終覺得沒有屏障沒有安全感,沒法安居樂業。
所以黃毅準備發揚國人基建狂魔的長處,發揮穿越神器水泥的優越性,大修大建。
爭取以絡繹不絕的城堡為支點,再配合機動力強大的軍隊,在大草上原劃出網格。
防止蒙古遊騎兵的襲擊和騷擾就得如同防疫那般進行網格化管理。
量力而行與時俱進很有必要,黃毅會根據兵力和人口的情況進行規劃後,再決定劃出多大地盤。
劃地盤之時掌握最重要的一條,控制水源地。
對劃在外圍的蒙古部落採取守勢,把網格內畫地為牢的韃子部落全部征服。
要確保拿下一片地方,這片地方就全部是擁護根據地制度經歷過徹底革命的,無產階級當家做主的部落在放牧。
一片區域接著一片蠶食,主要兵源都是來自於無產階級酋長的新部落。
酋長的部屬立下功勞就可以得到接任一個新組建部落酋長的任命……
採取這種以老帶新的革命方式號召、激勵無產階級、賤民和奴隸群體。
把大草原上的黃金家族、塔布囊家族等等統治者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腳。
不愁沒辦法穩定蒙古大草原!
當然,要做到那種程度非朝夕之功。
此時只能爭取做到在根據地城堡周邊二百里內放牧的都是經歷過徹底革命的新部落。
根據地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已是必然,最早來根據地的群眾都能在夜校聽到黃毅的講課,絕大多數是黃毅解救的奴隸。
黃毅肯定會重用自己親自教育的這些苦大仇深的老百姓,除了爛泥扶不上牆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會成為軍官、民事官的種子。
軍官、正兵戰士、民事官肯定要脫產承擔更多責任,生產怎麼辦?這就得不斷補充新人進行替換!
對於犯錯的酋長除非是謀逆大罪,其餘的都適用勞動改造。
為此黃毅還特意給宣大總督去了書信,建議宣大境內,甚至於整個大明朝廷,以後流放罪官別丟海南島去。
流放興和城採石場是最佳選擇。
又是小半年時間過去了,如今黃毅麾下的鐵甲騎兵高達一千八百,這都是拿足餉的正兵。
相對而言騎馬步兵就少了一些,只有一千二百,外加一百六十人的炮兵隊。
這一次出征有個特點,帶出來的三千一百六十人都是正兵,攜帶了三百架四輪馬車,其中用上鋼鐵輪轂的四輪馬車達到四十幾架。
已經擴充到一千八百的輔兵和增加到三千的民兵都沒帶上。
哦!對了,還有一個特殊兵種沒算上,那是已經發展到了一百八十,其中六十得到正兵待遇的女子騎兵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