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芳蓮一直想著好好表現,爭取能夠侍寢,率先做黃毅的小妾。
今非昔比,三個月前的左芳蓮信心滿滿,覺得她是根據地裡最漂亮的女子,也是最有才華的女子。
只有她能夠跟老爺談論詩詞歌賦好文章,只有她能為老爺代筆寫規章制度,她能夠看得出來,老爺其實是喜歡她貼身伺候的。
誰知道忽然之間根據地就多出四五百女子,有好幾十不僅僅模樣好,還識字,其中還有葉惠玲、小九等等這種讀書、寫字不弱於她的。
壓力很大,她總是期盼著老爺收了自己,只可惜這種故事至今沒發生。
此時的她在心裡較勁,一定要寫出好曲好詞展示才華,把其他人都比下去。
聽黃毅講述了創作思路後,小九頓時來了靈感,她真的痛恨建奴,希望報仇雪恨。
老爺說用這部戲劇喚醒群眾,讓大家不要對建奴有幻想,如果建奴殺來了,人人都會拿起武器上去拼命,她深有感觸。
當時的永平府有那麼多人,要是有一半人同仇敵愾,建奴哪有可能破城而入,她怎麼可能……
唉!往事不堪回首,現如今唯有痛定思痛, 已經失去了一個家園, 再也不能重蹈覆轍,建奴真的殺來根據地,她一定會拿起鳥銃以死相拼。
黃大智從來沒有喊過黃毅“爹”,以前是喊老爺, 現在開始改口喊大人。
但是他的心目中早就把黃毅當做父親, 參與編劇,把為奴漢人遭受的苦難告訴勞苦大眾、官宦軍民是任務。
黃大智服從命令聽指揮, 他會不遺餘力講好自己的故事, 讓觀眾們比較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增加“漢人永不為奴!”覺悟。
創作出劇本, 選角排戲, 秋收後將要在完工的大禮堂演繹,按照估算那裡可以容納六七百人。
精神力量很重要,哪怕是艱苦奮鬥,文化生活也不能缺了, 黃毅的理想何其大也, 因此對根據地群眾寄予厚望。
教所有人學文化, 用演繹戲劇的方式方法告訴大家, 女真人兇殘愚昧沒人性。
警醒所有人,萬萬不能做女真人的奴才, 力爭把根據地的人心擰成一股繩。
人心齊泰山移有些誇大其詞。
但是黃毅相信, 有自己的領導, 有幾千上萬擰成一股繩的人民,有城池可守。
建奴、韃子聯軍哪怕來了一兩萬人馬,黃毅都有信心能夠堅守到敵人扛不住, 灰溜溜退兵。
隨時有可能面臨全面戰爭的根據地必須執行軍事優先的方針政策,得到優待的必須是戰士。
戰士中待遇最好的肯定是弓馬嫻熟的騎兵。
縱然根據地需要海量勞動力, 但凡是騎兵都可以全脫產, 用不著參與春耕和秋收,他們的任務是巡邏, 消滅、抓捕試圖接近根據地的任何人。
其他的兵種只能是半脫產, 需要參與春種秋收, 也就意味著一年得有一個多月忙農活兒。
沒辦法, 農業是根本,糧食是希望, 種田是要搶農時的。
春播、秋收時, 步兵、工匠、作坊裡的工人都得參與勞作。
人都是喜歡攀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