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是一張白紙, 在這裡能夠描繪出宏偉藍圖。
以史為鑑, 封建社會遲早會走近墳墓,資本主義的金元政治何去何從黃毅很不看好, 所以黃毅決定嘗試在根據地執行類似於社會主義的制度。
進行社會改革何其艱難?每推行一個新制度都必須出現一個強權、鐵腕的政治人物,必須有強大的武力為保障。
因此新的模式剛開始時絕對走不出獨裁的怪圈, 也避免不了血腥味。
黃毅不介意成為大獨裁者,因為他自信滿滿, 國家大事由他來乾綱獨斷,絕無可能走錯路。
當然, 這些都是後面的想法, 是不是能夠堅持到有後來,取決於能不能守住根據地,打退建奴、韃子的進犯。
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喚起根據地群眾的覺悟。
黃毅命令左芳蓮、小九組建宣傳隊,準備透過演繹話劇、戲劇的方式方法向根據地群眾灌輸建奴是財狼, 隨時都有可能來根據地燒殺搶掠的思想。
目的是讓所有人消除幻想,使得根據地的軍民團結一心, 敵人來了,小到垂髫兒童大到耄耋老者都拿起武器跟敵人幹仗。
演戲當然要有劇本,黃毅提議由汪柏山、左芳蓮、葉惠玲、章東、黃大智、左芳蓮、小九、張氏、劉世富、葉惠玲共同創作。
要求很簡單,透過男女主角的生離死別,控訴建奴喪盡天良,使得觀眾同仇敵愾,激發觀眾的殺敵熱情。
這八個人中,左芳蓮以前是揚州瘦馬,小九做妾前是青樓清倌人,吹拉彈唱是基本功,跳舞是必修課。
葉惠玲讀過書寫得一手好字,寫詞譜曲對於她來說不是難事。
故事用不著編得天馬行空,只要把張氏、劉世富、黃大智、汪柏山的真實經歷拼湊成主角的故事,就足以讓觀眾義憤填膺。
當然,劇本完成後黃毅會幫著修改,會給一個大團圓的好結局。
即便真實歷史的結局是七成漢人死於災荒、死於戰亂、死於被建奴屠殺, 剩下的一個個奴顏婢膝留著根豬尾巴苟活於世,是最最糟糕的。
“漢人永不為奴!”將要成為這部劇的口號,要透過這部劇樹立起根據地群眾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勵大家自強不息。
聽清楚了黃毅給出的思路,聽明白了黃毅的要求後,創作團隊的八個人神色各異。
汪柏山是被勾起了屈辱的記憶,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千言萬語,接下來肯定做得到下筆如有神。
葉惠玲是緊張,擔心寫不好故事讓黃毅失望。
她是個心思縝密之人,來根據地生活了兩個多月,周圍發生的一切詮釋了黃毅的承諾,這裡真的沒有歧視,她們獲得了尊重。
她還因為能寫會算成為了教師,每天都要給上百人上課、默寫生字詞。
其他人怎麼想她管不著,葉惠玲已經決定了,往後餘生就在根據地度過,只要經常能夠瞧見他就心滿意足。
能夠幫他做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至於是不是能夠貼身伺候他,唉!只能心裡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