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一仗就想讓他們平白放棄這些好處很難。
事實上也確實如他所想,爨氏的使者表面上很恭敬,說什麼願為大唐永鎮西南,實則還是想裂土封侯。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居然還想求娶公主。
文易都氣笑了,沒有再和他們多廢一句話,道:“回去讓爨昆整軍備戰吧。”然後就把他們‘禮’送處境。
爨昆就是爨氏家主,四十多歲了,居然想求娶公主,文易恨不得把他碎屍萬段。
然後就給文融、王安和劉猛傳令,讓他們小心爨氏偷襲。
至於攻打爨氏,現在還不急。當務之急還是秦涼代的反唐聯盟,這才是決定天下歸屬的戰役。
這次重返中原,他準備把陳秀、周啟、郭吉廷、古義等大臣,全部帶去燕京主持大局。
這也意味著唐國正式建立後,朝廷將會以他們為核心重組內閣班子,而甘憲、賀方、莫俊等人都將退居二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來是能力問題,二來不可能讓一幫子人把持內閣數十年。
連薛大元和柴犇都退了,他們縱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
不過在出發前陳秀卻向文易彙報了一個情況:“陛下,自從我大軍在中原節節勝利,先後奪取燕晉之地,很多移民心思浮動想要重回故里。”
“只是他們不知道朝廷的意思,暫時還不敢說什麼。若朝廷遷都,恐怕他們的心思也會動搖啊。”
文易斷然道:“不可能,若這些北方的漢人都走了,南洋又會……”又會變成異族的天下,不利於民族融合。
但這話他不能直接說出口,所以及時收了回來,道:“這樣,朝廷已經在中原地區推行土斷之法,讓三大學報拿出最多篇幅報道這件事情。”
“想回鄉的多是老年人,我們就從年輕人下手,讓學校也動起來說服年輕人留下。各地方衙門也積極穩住百姓,務必不能發生動盪。”
土斷就是按照實際居住地登記戶口,也就是說住在哪就是哪的人,別想著回老家什麼的。
故土難離,本來百姓是不願意接受土斷的,可土改一出掃平一切障礙。
故鄉重要還是土地重要?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哪裡有地哪裡就是故鄉。
也就唐國的百姓,生活條件太好了,才會想著回所謂的老家,但文易必然不可能讓他們回去。
陳秀道:“是,臣也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當不當說。”
文易道:“有什麼主意就說。”
陳秀回道:“我們可以不提遷都之事,新都建好後陛下直接入住,名義上讓太子殿下繼續在東寧監國。”
“等國家一統之後,再宣佈遷都之事,到時候就算百姓有所衝動也不至於影響大局。”
文易思索了一會兒,也覺得這個主意非常妙。
他是以御駕親征的名義離開東寧前往中原的,戰爭不結束這個理由就可以一直用。
而且他本來就準備另外搭建一套內閣班子,可以慢慢的把這些人都轉移到新都,讓那群即將退居二線的老臣留在島上裝樣子。
再有太子打著監國的幌子留在這裡,確實能穩住人心。
古代又沒有網際網路,訊息傳遞非常慢,只要朝廷自己不大張旗鼓的宣傳,百姓很難知道真相。
等國家一統了,小小的騷亂也不會影響大局。
再說了,到那個時候文元要是還沒辦法穩住這些百姓,解決土斷的問題,他這個太子就還有的鍛鍊。
是的,文易準備把安撫人心這件事情交給文元來處理,也是一種鍛鍊。
想到這裡,他說道:“好,就照這個方法去辦。”
把事情安排妥當之後,他就帶著眾人再次踏上了前往中原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