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化秒懂,道:“在,已經放在了博物館裡面進行儲存,不過蒸汽機被拆了下來。”
文易滿意的道:“船體在就行,蒸汽機是稀罕玩意兒,可不能放在那裡生鏽,不過可以等它退役了在放回去。”
戴化道:“陛下英明,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文易輕笑一聲沒有說什麼,這麼低階的馬屁他聽太多了。
戴化繼續介紹道:“有了第一艘實驗船的經驗,在設計專門的蒸汽船的時候大家產生了分歧。最後決定三種方案各造一艘,就是這三艘船。”
文易用望遠鏡觀察,這三艘船確實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其中兩艘用的居然是明輪,也就是船的兩側各有一個輪子,透過輪子轉動使船行走。
“第三艘採用的是螺旋槳……現在正在對三種船型進行實際檢驗,看哪種設計更好。”
文易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雖然他對船瞭解不多,但也知道前世螺旋槳成為主流。
不過他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科研這東西,有時候錯誤的結論也是有用的。
論證的過程本身就是對造船技術的總結和探索,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反而會影響後續的發展。
他不知道的是,前世也發生過明輪和螺旋槳的設計之爭,最終螺旋槳大獲全勝。
隨後他又親自登上了蒸汽船體驗了一番,並對眾人進行了鼓勵。但也提出了一個建議:
“船是給人乘坐的,必須要考慮到舒適性。我相信沒人願意在舒適性差的船上生活幾個月,那比坐牢還痛苦。”
為什麼他要提出這個建議呢,主要是舒適感太差了。
有一艘船坐了一會兒身上就落了一層灰,一艘非常的顛簸,還有一艘噪音過大坐了一會兒腦袋就嗡嗡響。
這玩意兒別管效能如何,都不可能得到推廣。因為沒人能在這種船上生活幾個月,不死也瘋。
最後一站去的是火燒島檢視火藥火器的生產工作。
到了這裡文易想起一件棘手的事情,遷都之後火器工廠怎麼辦。放在這裡肯定是不放心的,燕京那邊又沒有合適的島嶼。
思來想去只能把新工廠放在山裡,雖然沒有海島上安全,但只要能再保密十幾二十年就不用害怕配方洩露的問題了。
他在東寧一直待到了五月底,中原戰事進展相當順利。
武橫在穩定遼東局勢後出兵草原攻打鮮卑殘部以及敕勒人,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遼東諸部,同時也劫掠了大量牛羊牲畜以及人口。
女人和孩子被送到了中原,青壯年男人送到了燕京當奴隸。劉猛攻打梁益二州的戰事也相當順利,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燕地和晉地的土改工作也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總體來看唐國的各項進展都非常順利。
當然,也少不了唐國本土持續性輸血,各種鐵製農具、布匹、食鹽,幾乎以白送的價格出售給中原百姓。
最關鍵的還是糧食,唐國的各大糧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空。還好有呂宋以及原扶南這樣的膏腴之地提供稻米,否則以他們的家底也支撐不下去。
這麼做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原燕晉之地迅速由亂而治,並未因為戰亂出現大量的平民傷亡。
百姓對唐國的認同感正在快速的建立。
壞訊息是秦涼代三國同盟愈發牢固,共同組建的四十萬大軍陳兵邊關。
同時苻堅還收編了一部分烏丸和丁零人,從兩部獲得了二十萬軍隊。
這麼龐大的軍事力量,文易也感到頭皮發麻。他再也坐不住,準備重新返回中原戰場。
但他還沒出動,就先接到了冼惠傳來的訊息,寧州爨氏想要派使者過來朝覲,且人就在廣州城。
文易知道這是軍事勝利帶來的必然結果,交州、廣州、荊州都已經落入唐國之手,梁益二州也眼看不支,寧州已經被團團圍困。
等梁益二州被拿下,下一個就輪到他們了,爨氏要是還沒有動作那也太小瞧他們了。
對他們的到來文易是持歡迎態度的,如果能和平解決最好不過,但他並不看好這個結果。
原因很簡單,爨氏獨霸寧州數十年號稱‘閉門天子’,州內刺史、太守等職務全部都是爨氏子弟擔任,擁有自己的部署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