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猜錯了?
有這樣申請加好友的嗎?
我點開了這個暱稱叫做“K”的傢伙的資料,卻發現裡面一片控股白,什麼都沒有填。
但“你們猜錯了”這句話還是令我想到了某些小機率事件,我心說不會吧,手裡滑鼠已經點中了“透過好友申請”的按鈕。
我打字道:【你是誰?】
【我想我填了使用者暱稱的。】對話方塊裡跳出了對方的回答。
【K?這算什麼名字?】
【這就是我的名字。】
我壓下了立刻將之刪除的念頭,只等問完下一個問題再刪。
【你說我們猜錯了,是什麼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也是你現在腦中想到的意思。】
看著螢幕上的回覆,我有些惱火。
【我沒空跟你玩心理遊戲,要麼你告訴我是誰,要麼我直接刪你好友。】
“你們猜錯了”這句話可以指代很多東西,假若和我正在處理的這個案子有關,那麼就可能是“兇手”、“動機”、“手法”、“證據”中的任何一種,而知道我接手了這件案子的,只有沈棠之、李逸、紀藍、程城等寥寥幾人,李逸手下那些人不知道具體的情況,而老刀則另有些私事,既不知道這事,人也不在錦官城。
沈棠之、程城,都不是那麼無聊的人,何況程城現在應該在調查指紋的事,沒時間也沒理由作弄我;李逸和他的兩大手下此刻就坐在我的面前,哪可能搞鬼?剩下就是紀藍了,但還是怎麼想都不太對勁。
【你現在一定在猜我是誰,不用猜了——你不是對自己的偵查推理能力很有信心嗎,為什麼當答案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卻不敢肯定?】
正當我準備打字回話時,電話響了,是程城。
“有結果了,果然和你猜的一樣!留在現場的指紋,全是下一個自殺者的!”程城幾乎是用喊的,我只好將貼在耳邊的電話聽筒遠離了一些。
程城的話證實了我的猜測,也說明了為何罪犯如此膽大妄為。
罪犯利用了我們的一個思維盲點——儘管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認為存在一個連環殺人魔型別的罪犯,甚至想到了罪犯很可能是團隊作案,但我們卻都忘記了“即是兇手也是受害者”這種犯罪模式!
受害者和罪犯的身份重疊了!
也就是說,我一直想要尋找的脅從犯,其實就是那些自殺者自己!
就像是瘟疫感染一樣,當一名自殺志願者準備好自殺後,便會有下一個自殺志願者來協助其完成自殺,並取走那個“硬碟”,然後,得到硬碟的傢伙,也會找來下一個接棒的人,這樣週而復始。
“有了這條線索,所有的自殺案便有了實質性的聯絡,這是重大的突破!”電話那頭的程城很興奮,“我們可以立刻重新立案,按連環謀殺處理!”
我先恭喜他取得突破性進展,然後道:“程隊,我現在需要麻煩你一下——有一個網名叫‘K’的傢伙加了我的qq,幫我查一下這個傢伙,我的QQ號是234***987。”
“不要掛電話,馬上。”
沒一會兒,聽筒中再次響起程城的聲音:“阿吉,對方使用的qq號不存在,可能是利用了某個隱藏漏洞,我們無法獲取ip資訊,但我們可以幫你暫時遮蔽掉他——怎麼回事?”
在程城說話的同時,K在QQ對話方塊裡發來了一行字:【想查出我的資訊?放棄吧,你的警察朋友恐怕幫不上什麼忙。】
我對程城道:“沒事。謝了,程隊,還是我自己來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