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球員的能力密不可分。
他不是沒試過四後衛陣型,但曼奇尼、尹巴涅斯、斯莫林三個人無論是哪兩個搭檔,這後防線總歸無法讓他滿意,至少從強強對話的結果來看,完全交代不過去。
斯莫林擅長補位和高空球,但單對單防守、尤其是面對小快靈球員時,往往會成為“事故”;
尹巴涅斯擅長單對單,個人防守意識、轉身速度、身體素質也是三名主力中為中最好的,但他的協防意識、配合程度卻也是最差的,在雙中衛體系中,經常需要另一名中衛來為他“擦屁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曼奇尼的特點是出球能力好,協防能力強,在對方禁區裡還有不錯的搶點頭球得分的能力,但他的速度、對抗、尤其是面對高大型、強壯型中鋒時,他在一對一防守中幾乎佔不到任何便宜,這也註定了他只能做出球后衛、協防後衛,而做不了中後衛中的扛鼎大將。
在試了許多次後,穆里尼奧在面對弱隊時還會採用雙中衛陣型,讓三人輪流休息一下,而一旦面對強隊或者必勝不可的硬仗,他就只剩下三中衛這唯一的選項。
其次就是邊路,除了還年輕的扎來夫斯基外,這個球隊沒有任何一個專職的、能承擔重任的邊路攻擊手。
穆里尼奧的夢想模板是當打之年的羅本、達夫、迪瑪利亞、佩裡西奇,而偏偏在邊鋒人才爆炸式湧現的現今,羅馬卻連一個能用的邊路爆點都沒有。
要知道,邊翼衛從中後場發起進攻的效率、要遠低於更靠前的邊鋒帶來的威脅。
所以他試過亞伯拉罕、試過扎尼奧洛、試過佩來格里尼,但都不理想,更別提已經老化的姆希塔良。
在這種現實條件下,人的速度不夠,就只能靠球的準度來湊,有一腳精準傳中的陳小亮自然成了邊路輔助進攻的不二人選。
這套陣型,可謂是在球隊現狀與陳小亮的能力上量身定製的。
在過去兩個賽季的主流聯賽中,以英超為例,442仍舊是每場比賽最常用的首發陣型,比例為24.3,緊隨其後的是4231與傳統433,比例分別是23.7與23.6,幾乎相同;
三中衛陣型也有,使用最多就是3421或343,使用頻率都在10以上,有兩名中鋒的352緊隨其後,也接近10;
而冷門陣型也不是沒有,比如“智利狂人”貝爾薩執教的利茲聯,使用了3313,比例0.3,只有他們一隊使用。
而穆里尼奧現在運用的陣型,在陣型圖上雖然標記為3412,但實際上更像是34111,陳小亮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區域,這在五大聯賽裡都是獨一份的陣型。
現在佛羅倫薩用粗野的動作想要掐死的,就是最中間的那個“1”,腰斷了,前後就會徹底脫節。
雖然這樣未必就能贏羅馬,但佛羅倫薩今天的目標本來就不是非贏不可,一場平局足夠讓他們笑到最後。
穆里尼奧腦中像裝著一枚16核cpu一樣全速運轉、分析,但他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出沒有陳小亮,這支球隊該怎麼做到淨勝對手3球。
不過就在他思考的時候,場上的比賽仍在進行著。
第11分鐘,佛羅倫薩大舉壓上,左邊鋒薩波納拉左路禁區肋部傳中,皮亞特克在後點頭球,福扎託撲了一下之後球擊中立柱反彈回來,被嚇出一身冷汗的尹巴涅斯大腳解圍往中場踢去。
中圈裡塞斯科想要爭頂接球,但今天這位羅馬頭號射手也算是遇到了對手,同樣195厘米身高、體重卻足足有92公斤的米倫科維奇在這樣的定點高球的爭奪中簡直佔盡了優勢。
兩人同時起跳的情況下,體重輕了15公斤、還是背對對手的塞斯科完全沒有對抗餘地,被米倫科維奇一頂就失去了平衡向前倒去。
後腰託雷拉跑過去控住頂出來的球,再次往禁區裡吊,皮亞特克後撤,想要頭球擺渡給右路的尼古拉斯·岡薩雷斯,陳小亮提前判斷落點起跳頂球,皮亞特克見狀乾脆也就不往球去了,假裝是爭頂時的附加動作,用右手手肘頂在了陳小亮的後脖頸上。
這種專挑軟肋攻擊的手段使陳小亮立刻在空中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嗶!”
主裁判第一時間吹響了哨子,但很顯然,被陳小亮擋住視線的他並沒能看清楚皮亞特克在背後做出的小動作。
然而附近的羅馬隊員都憤怒了,他們衝過去圍住了皮亞特克。
這種攻擊頸椎、極其危險的動作一旦導致傷病,不僅對球員的職業生涯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甚至對一個人的正常生活也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災難。
人狠話不多的馬拉西亞第一個衝過來,用胸口撞了一下皮亞特克,這位荷蘭人還不會說太多的義大利語,但足球場上肢體動作比語言回應要來得更加直接。
皮亞特克本來還想裝出是不小心的樣子,但被馬拉西亞迎面撞了一下之後,他反倒來了氣,伸手回推對方。
這下,雙方球員都來了火氣,就算是福扎託、馬蒂奇、比拉吉那幾個試圖拉開雙方球員平息事態的,嘴上也開始蹦出給對方的“親切問候”。
主裁判見狀,終於想起了自己口袋裡還放著黃牌這種東西,立刻掏出來對著馬拉西亞和皮亞特克揮舞了一下。
作為佛羅倫薩的隊長,比拉吉還很不滿,對主裁判表示明明是馬拉西亞先動手的,為何不給他更嚴重的懲罰。
主裁判雖然反應慢,但還不至於眼瞎,看著還躺在地上摸著後脖頸的陳小亮,他皺著眉頭警告比拉吉退後,彷彿在用眼神訴說:“你可要點碧蓮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羅馬隊醫跑進場,仔細揉捏檢查後,確認無礙,陳小亮才緩緩起身,比賽得以繼續。
“你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