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個標準是無論如何不能改變的。
那一旦爆發更大規模的戰爭,趙爍需要籌備的糧食跟銀兩就會越來越多。
李彥回昨天夜裡在自己家中為大宋朝算了個賬。
只是目前汴梁城內的官員加上全國各地的官吏,正常發放的編制人員的軍餉就得一千二百兩白銀。
隨著兩淮那邊四百萬兩鹽銀稅收到賬,加上國庫存銀八百萬兩。
正好可以維持這個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一年的時間。
這還只是和平年間的開銷。
各地的賑災銀還沒有眉目呢。
而今年趙陛下把河北跟山東那邊的賦稅全部免除了。
導致稅收肯定是不如往年。
人都說開源節流,現在的問題是源頭都守不住。
沒有收入,但是支出的銀兩一筆一筆都是鉅額。
李彥回說道:“陛下,今年夏季之後,秋季的稅務肯定會持續走低的。”
“為了應對金人的南下,我朝會在秋季來臨之前就提前收割青麥。”
“青麥晾曬之後才能食用,但是分量肯定是要縮水的,所以下一個季度的糧稅也只會更少。”
“那你打算怎麼做?”趙爍問道。
李彥回說的那些情況確實存在。
而且也沒有辦法。
即便收割青麥,也比放在地裡給金人提供糧草強。
李彥回說道:“臣昨天已經給朝下的各路經略使下達了政令,後半年不準再跟百姓收稅。”
“所以現在我們的收稅是要用到來年春天的。”
聽到這個話,趙爍的頭都大了。
沒辦法。
還是沒辦法。
可是明年春天呢?
到時候宋金大戰之後,北方又是百廢待興。
到時候,恐怕朝廷的財政也會隨之崩塌了。
這是趙爍最擔心的問題。
因為一個朝廷要強大,首先得有良性迴圈的收稅系統。
如果沒有錢財,或者稅收中斷。
那整個系統就會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到時候,前線計程車兵要糧草果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