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零散的起義軍隊聽從了同一個指揮,四面八方追擊北唐潰軍,然而金安卻絲毫沒有放棄對威遠將軍的提防,派出了五千兵馬給鐵山無,讓他去追擊。
北唐開遠元年七月七,七夕節,鐵山無與威遠將軍的殘軍大戰於姑蘇地界,在這一張大小姐兵敗自刎的地方上演了一番截然相反的場景。
七月十五,退到松江的威遠將軍再戰,再敗。
事實證明,不論是金安,還是鐵山無,都有著卓越和敏銳的戰鬥直覺,他們清楚,威遠將軍那樣的人,絕對不能夠讓他喘氣並且整頓兵馬。
還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要追著打,往死裡整。
局勢完全倒轉,金安找到了覆滅徵吳軍隊的關鍵點——幹掉威遠將軍,他們就將會是一盤散沙。
翻盤開始了,要趕在北唐禁軍趕到之前。
在鐵山無追擊威遠將軍的之前之後,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展開。
江吞水、朱維江、趙彥雙、關連殿,包括金安本人,向各地進發,收復失地。
湖州城破,守將被殺,僅僅被攻了五天。
天賦加上真正的歷練,讓這樣一群年輕將領成長起來,他們將會成為下一代的名將。
短短半個月之內,江南的各地,南吳舊地收復了五分之四,其他地區也如探囊取物。
剩下的北唐守將不敢出戰,只能夠等待著兵臨城下城破的那一日。
八月初三,威遠將軍和昌武將軍終於合兵一處,匯聚了六千兵馬,其中包括一千鐵騎和三百北唐神弩。
七萬兵馬之後,他們沒能夠得到有效的補充,現如今那是他們僅有的兵馬了。
而鐵山無獲得了金安給他的,還有沿途投奔的軍隊,此時此刻兵力達到了一萬。
此消彼長,自古如是。
汀州,兩軍對壘。
一路像被趕鴨子一樣對待,威遠將軍不想再繼續了。
鐵山無也意識到,這將會是一個完全解決問題的時機。
雖然放在如今戰火連天的南吳大地上,這一戰表面上看起來並不顯眼,但是無數人的大部分目光,還是投向了這裡。
可見,幾乎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威遠將軍的結局,將會引導南吳北唐的興衰榮辱。
如今的形勢,沒有給鐵山無打伏擊或者佯敗之類的機會,玩的就是中規中矩的對陣。
鐵山無採取的是直擊中央,兩翼迂迴包抄的策略。
那一戰的過程沒有傳出來,南吳人大概也是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