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個少年同知卻彷彿沒事人一樣走出了皇宮,然後徑直去了驍騎衛。這就讓很人詫異了。
在他們想來,即便是那少年同知沒有被直接下獄問罪,那也應該被訓斥貶官,應該惶恐難安的走出皇宮才是。
事情的發展似乎和想象的有點不同,就在人們猜測內情的時候。有一些訊息從都察院從宮裡流傳了開來。
這世上很少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這事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但是結局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錢易之的禮部尚書官位不保!初聽到這訊息,人們第一反應就是不信。開什麼玩笑,那少年同知將禮部尚書的兒子給打了,到頭來反倒是禮部尚書的官位不保。
這樣的事說來傻子都不信。因為小小同知和禮部尚書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即便是禮部尚書的兒子挑事在先,但是那小小同知先動的手,那責任就在他!
不為什麼,只為人家是禮部尚書,人家是朝廷重臣,小小同知要對上禮部尚書那就叫以卵擊石。
明明是以卵擊石,結果你告訴我卵沒事,石頭碎了,誰信?傻子才信呢。
但是他們最後卻不得不信,因為這訊息真金不怕火煉。訊息鋪天蓋地而來,所有人一時失聲。
他們想破頭也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指揮同知怎麼可能扳倒禮部尚書?
而且還是小小指揮同知將禮部尚書的兒子給打了,反倒是禮部尚書丟官?
他們全都想不明白,但是這事卻還在發展,禮部尚書請求致仕的奏章已經遞到了通政司。
畢竟是堂堂尚書重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錢易之的請求致仕的奏章遞上去就看皇帝怎麼批覆了。
但是錢易之自己明白,皇帝將話說到這份上,他致仕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之所以皇帝沒有當場罷官,是因為給他這個禮部尚書留面子,給朝廷的重臣留面子。
遞上致仕的奏章之後,錢易之便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因為他已經絕望了,因為他在衙門裡待不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他驟然受此打擊實在難以接受,因為他是有遠大抱負的,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不會止步於禮部尚書。
在這之前,他堅信他有一天能夠入閣。但是如今他被迫致仕,想要東山再起就十分艱難了,因為官場上人走茶涼。
錢易之一臉頹然的坐在書房裡,吱呀一聲門響了,錢夫人走了進來,見到錢易之頹然的樣子期期艾艾道:“老爺,聽說……”
錢易之嘆道:“致仕的奏章已經遞上去了!”
錢夫人聞言希冀道:“老爺,雖然奏章遞上去了,但是皇帝也不見得會準!”
其實錢易之也不是頭一次遞致仕的奏章了,這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以退為進的手段,在朝廷中並不鮮見。
但是錢易之卻搖頭道:“這次不同以往,皇帝會準的,因為這本是皇帝的意思。”
錢夫人聞言臉色微變,咬牙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指揮同知,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老爺可是禮部尚書,是朝中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