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把榜葛剌國使者的神情也看在眼裡,知道自己熬的這鍋湯到火候了。
“大明皇帝陛下把本帥派到南大洋,一是重宣大明威德,打通商路;二是除暴安良,懲惡揚善!
莽應龍征戰蒲甘,殘暴無德,弄得生靈塗炭不說,居然還敢覷覦大明雲南邊地。如此冒犯天威,是取死之道!”
阿拉幹國使者驚喜道:“大明天朝要出兵攻打莽應龍,為蒲甘百姓剷除暴虐?”
俞大猷看了他一眼,答道:“蒲甘與我大明相隔千山萬水,陸路難行,難於上青天。直接出兵,目前不可能。
但現在海路已通。本帥已把東籲國主莽應龍暴虐害民,以及不臣之行徑,稟於我大明皇帝陛下。
待聖諭一到,我大明水師就會奉諭行事,先封鎖東籲國海岸,其港口城池,皆如吉大港一般!
爾等阿拉幹國,可趁我大明天威,重振旗鼓,奮勇東進”
阿拉幹國使者馬上說道:“下官回去後,馬上稟請國主修國書,遣使者,朝貢大明天朝,以顯外藩誠意。”
嗯,有眼力勁,上道!
俞大猷滿意地點點頭。
榜葛剌國使者急了,“上使大人,莫臥兒國的阿克巴,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殘暴不仁,有違天道,他.他還”
使者靈光一閃,想出個絕妙藉口:“上使大人,阿克巴狂妄自大,居然對烏斯藏的哲域地區(錫金以及南部地區)有貪戀之心。”
急了!
你看你,怎麼就急了呢!
俞大猷擺了擺手,“不著急,我大明素來是先禮後兵,待我水師行到柯欽、果阿、第烏等港,與這阿克巴好生商談。
他要是肯聽勸,願意與大明自由貿易,願意與諸國相安無事,那就一切好說。要是他敢執迷不悟,那就休怪我大明要替天行道。”
臨行前,朱翊鈞連寫了數封密詔給俞大猷,切切交代他,到了南大洋地區,先把當地的霸主找出來,先好好談一談。
條件要往高處談,我大明不是來要飯的,是來撒播文明之光,是來自由貿易的,佔住了大義制高點,開出的價格肯定不能低。
而本地的霸主嘛,一向橫行霸道慣了,自然不會答應我們條件。
既然談不攏,大義制高點又佔住了,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封鎖海岸線,摧毀港口,扶植它的敵人,圍攻它。
總之一點,浪越大,魚越貴!印度越亂,生意越好做。
根據朱翊鈞的旨意,戎政局參謀總局和海軍部參謀局制定了南大洋行動綱要,早早就傳給了俞大猷。
心裡有數的俞大猷安撫了阿拉幹國和榜葛剌國的使者一番,叫他們稍安勿躁。
接下來幾天裡,榜葛剌國和阿拉幹國各派出一支民夫隊伍,把吉大港和吉大城廢墟收拾一番,然後徹底拆除。
先種地養魚吧,這塊地,這片水域,現在十分肥沃,一定能高產。
接下來就是修建察地港。
俞大猷留下一支十六艘大小船隻組成的分隊,以及一千陸戰營留駐察地港,負責督造察地港。
並派出通訊艦,通知龍口城的宋應昌,調運部分建材和物資到察地港。同時叫南海水師左營,把察地港列入巡邏航線節點之中。
一切安排妥當好後,俞大猷率領朱雀水師主力揚帆起航,直奔錫蘭島的科倫坡港。
北邊察地港,西邊科倫坡港,東邊炎蘭港,組成一個三角形,印度與蒲甘、滿剌加海峽之間的海域,就在大明控制之下了。
天氣晴朗,白雲疏落,藍色的天空與蔚藍的大海相映成輝。
海鷗時不時從桅杆上飛掠而過。
艦隊離印度東海岸其實並不遠。但是印度東海岸是出了名的貧瘠和缺乏良港。它的財富和良港幾乎都集中在西海岸。
吹拂著海風,何塞小心地向俞大猷詢問道:“大帥,我們為什麼不直奔柯欽港?”
俞大猷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本帥出發前,皇帝陛下有交代,要日拱一卒,步步為營。印度是個大寶藏,所以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