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昌華不僅把自家的糧食運去了黑河,還大量收購了其他農場糧油加工廠的麵粉,直接換上了他的包裝。
北寧農場局下轄十五個農場,有十五家糧油加工廠。
除去長水農場外,盧昌華從那十四家收購了麵粉三萬噸。
這次他花出了大量的現金。
一千五百萬元。
蘇俄人樂懵了。
三萬三千噸麵粉足夠他們得瑟幾個月的。
至於盧昌華要求的藝術品,好說。
不說別的,就在遠東地區,就有大量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這裡的破爛多的是,留著幹嘛?
他們倒也守信用,先送過來了三千箱。
黑河口岸過境就跑了十幾趟。
盧昌華哪懂這些啊,他讓沉洋幫忙,在哈市找了幾個專家教授,專門研究俄羅斯藝術的人,由他們來查驗這些藝術品。
當他們在口岸的庫房裡看到堆成山一般的木箱子,就有點發懵。
盧昌華給他們配備了幾十人的力工,專門開箱和封箱。
當這些被開啟的木箱在他們眼前一字排開的時候,他們的眼珠差點掉下來。
箱子裡的東西,不僅有沙皇時期的文物,還有近現代蘇聯藝術家的作品。
不僅如此,還有些中國的文物。
就連高麗的,東瀛的文物都有很多。
一箱箱的看過去,他們已經麻木了。
不僅有這些藝術品,還有些金銀飾品和珠寶。
也被當做藝術品裝箱運了過來。
盧昌華的麵粉一進入蘇俄的遠東城市,得到了軍政首腦的首肯。
這樣的貿易方式得到了支援。
他們的博物館就遭了殃。
由軍人組成的打包隊,嚴格按照盧昌華的要求進行了打包整合,還讓博物館的人在每個箱子上掛上吊牌。
寫明是什麼物品,什麼年代等等。
當然這些學者肯定反對,可是他們哪裡扭得過槍桿子?
再說了,自己的肚子也餓啊!
知道是中國商人和他們做交換,判斷對中國文物可能更感興趣,於是也送來了大量流失在蘇俄的中國文物。
盧昌華對這些也不懂,那就交給懂的人來研究吧。
這些專家被眼前的藝術瑰寶驚呆了,經過盧昌華的同意,他們又邀請來了其他的專家,很快組成了一個二十人的專家小組,專門清點登記造冊這些文物。
三千箱剛驗完,又有三千箱過境了。
這些專家幸福的差點暈過去。
他們還一個勁兒的鼓動盧昌華,把這些都捐了。
盧昌華嘿嘿一笑,“我自有安排,你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看\重生84,從養魚開始\就\記\住\域\名\:\w\w\w\.\8\2\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