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
楊正山收到了從京都送來的邸報,其上有朝堂給承平帝定下的廟號和諡號。
陳兆武,榮崇宗,敬天體道仁明誠敬崇文肅武至德廣孝毅皇帝。
崇宗的字面有著崇高和興盛之意,顯然朝堂也認為承平帝有中興之功。
隨後便是太子登基,臣子勸進,三勸三辭,以彰顯孝道和仁厚,太子陳見治於九月二十六登基,次年改元延平,即延續太平之意。
朝堂上的熙熙攘攘對楊正山的影響並不大,而對重山鎮的影響也不大。
重山鎮依然在按照著楊正山的計劃發展著。
而楊家也在平順之中度過了承平三十五年。
承平三十五年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拐點。
承平帝駕崩,延平帝登基,朝堂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楊正山入主重山鎮總兵府,執掌重山鎮軍政,重山鎮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楊正山封侯,楊家成為大榮的新貴,楊家崛起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而於楊正山個人而言,這一年也是非常特別的一年。
他先是封侯,後又突破至先天之境,身份、地位和修為都更上一層,可謂是收穫滿滿。
除此之外,楊家眾人也是收穫滿滿。
鬱青衣藉助三黃李凝練出先天真氣,進入半步先天之境。
林展金榜題名,完成父親的遺願,步入仕途。
楊明志升任重山鎮北路復州衛參將,獨當一面。
楊承業進入軍中歷練,同時他的婚事也定下來了,婚期就定在延平元年五月初五,即將成家立業。
而楊家其餘人或修為精進,或官職提升,或生兒育女,讓整個楊家展現出一股欣欣向榮的力量。
……
時間進入寒冬,又是年關將近。
總兵府衙門,楊正山剛從城外的兵營中回來,還沒有走進大堂,就看到周仁迎了上來。
“下官拜見侯爺!”
“天這麼冷,你站在外面做什麼,先去屋裡暖和下!”
楊正山朝著他招招手,直接走進大堂左側的書房中。
書房內的火爐一直燒著,一進來就能感受到鋪面而來的暖意。
周仁屁顛屁顛的跟著他走進書房。
楊正山脫下身上的大氅,周仁連忙上前幫他放在衣架上。
“有事?”
“侯爺,這是今年都司衙門收繳的屯糧!”周仁拿出一本厚厚的冊子,放在楊正山面前。
楊正山靠在火爐邊,開啟冊子看了起來。
屯糧也就是衛所屯田的收成,代表著明年總兵府有多少糧草可以呼叫。
冊子中詳細記載著每個衛所交上來的糧草。
重山鎮今年也算是一個豐收年,收上來的糧食比往年要多一些,之所以會多,是因為復州城墾荒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