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何等的學習氛圍啊?
李承乾簡直心中感慨,似乎已經能夠預見到未來大慈恩寺的興盛之狀了。
“殿下。”
給師父送晚膳的悟淨才進塔中,就看到了手持醫書的李承乾,便笑著上前打招呼:“殿下莫非一整個白日就在此處看醫經?”
“一時入迷,讓長老見笑了。”
“阿彌陀佛。”悟淨念一聲佛號,也不多提此事,依舊笑著說道:“貧僧正要上去,殿下可要一起?”
“勞煩長老引路了。”
“殿下請——”
其實自從李承乾被廢之後,就變成了一個桀驁性子,尤其是在李世民的面前,更是放肆無度因為他無所求,便無所畏懼。
而在大慈恩寺中面對皇叔三藏法師的時候,一向都是溫雅有禮的形象。
在一個樓梯的轉折處,李承乾快步與悟淨並排,開口詢問道:“敢問長老,小王今日在塔中環顧其中藏經,可謂是包羅永珍,佛道儒三家不提,便那些早就消亡了的百家經典,竟也有所藏.”
說到這裡,李承乾稍微頓了頓,順勢看了一下悟淨的神情,見他依舊是一副笑顏,便接著問道:“可怎麼唯獨不見貴宗的唯識教法?”
“阿彌陀佛。”悟淨再念一聲佛號,笑著解釋道:“因為唯識教法高深難懂,若不是對佛法有一定見解,恐怕連入門都難而想要真正在唯識教法之上有所成就,那麼對於佛門各宗的佛法至少要做到多門精通,一門大成。”
“原來如此。”李承乾聞言若有所思。
悟淨也不瞞著,這本也不是秘密,“也是我宗初創,一些本宗基礎的經文要義,師父還在編撰之中況且佛法互通,多學些總是沒有壞處的。”
況且對於唯識法教來說,別宗的佛法是遲早要學的。
對此悟淨本人的感悟最是深厚,所精通的佛法越多,對本宗唯識教法的感悟就會越深。
甚至不拘於佛法,道經,儒經.皆有此功效,可謂是將海納百川發揮到了極致。
以此,悟淨也能夠真正體悟到師父的“野心”究竟在何處。
唯識教法難學,已經是佛門公認之事了,即便是靈山的一些的羅漢與菩薩,領會起來都覺著晦澀難懂。
那些憑藉法力加升大職正果與職正果的諸佛與菩薩們,更是在唯識教法面前原形畢露因為唯識教法盛行的緣故,然後他們也不得不將荒廢了多年的佛法修行重新撿起來。
除非當真躲在自家道場之中不見人,否則再有諸佛相聚的時候,三言兩語之間就要露怯,那可就把麵皮丟大了。
而且佛門之中會有這樣一個狀況,凡間的許多凡僧,雖然他們的法力有限,但佛法之深厚,甚至還要超過那些名不副實的諸佛與菩薩們
若是以往也就算了,如今在佛祖的有意推行之下,再加上三藏法師在民間本就有著非常深厚的簇擁,西洲上下的佛寺,自然而然的就開始盛行起了唯識教法。
這其中也有那些跟著三藏法師跑去長安聽道的羅漢們的功勞.他們畢竟是西洲修士,如何能在長安久留,況且都是神仙之輩,往來兩洲駕雲也不過眨眼間的事情故而他們白日裡在長安聽道學經,晚上還要回到西洲各自的道場傳道。
此等場面,讓佛祖都感慨萬千——以前讓他們傳揚大乘佛法的時候,怎麼不見如此用心?
當年金蟬子在靈山的時候,安可都是“人嫌狗厭”之輩,如今轉世重修成為三藏聖如來,卻讓你們如此追捧
佛祖無奈的搖搖頭,只能說世事無常,即便是他也絕難看穿未來的種種變化。
李承乾一路上到了九層,面見到了三藏法師,躬身行禮道:“小侄見過皇叔。”
李世民的幾個受寵的子女,在私下裡見到三藏法師的時候,都是稱呼他為“皇叔”的,以示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