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朝堂中的百官,都在有意無意的維持這個逾越的氣氛。
盧國公被三藏法師勸回到了座位,且他還厚著臉皮邀請三藏法師去他府上做客.老程雖然不喜歡佛法,但精通武道,遇上了三藏法師這樣的高手,自然是見獵心喜。
對此法海也沒有拒絕,雖然有太醫為這些老將們調理身體,但法海能看得出來,他們這些將軍們的體內,可還潛藏著不少積年暗傷,雖然不要命但對身體絕對是負擔與折磨。
或許站尋常佛門的因果論的角度上來說,這是他們在戰場上造成的殺孽太重,這些傷病都是報應。
但若是站在一個大唐人的角度來說.這些老將在戰場上為國廝殺了一輩子,臨老難道就不該好好享受享受麼?
大唐之幸,正在於有他們這些用命效死的臣子,以及足夠信任他們的太宗皇帝。
而那趙宋不提也罷。
也是耽擱的時間長了,不多時天色漸晚。
李世民留下了長孫無忌、李勣、程咬金等老臣留下,又點名讓王玄策、薛仁貴這些年輕一些重臣也先別走,其餘百官就先退朝,各回各家。
留下的與離開的,心裡自然是兩般滋味。這都是無可避免,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聽聞各國國主招待御弟時,都是在御花園中。”李世民笑道:“卻不知,別國王宮的御花園,比朕之處如何?”
然後便領著眾人往御花園去。
大聖在走之前,也沒忘了將大殿上經文全都裝在人種袋內。
這時候,一旁的李勣問道:“這是什麼仙家法寶,竟有這般納物之效?”
“說起這件法寶,其實大有來歷——”趁著在路上,大聖便將在小西天降服黃眉怪之事,向眾人講了一遍。
李世民聽後連連點頭,道:“果然,若是這般山野中的事,朕這裡也是收不到什麼訊息的。只是沒想到這人種袋竟是東來佛祖的法寶.”
李勣則在一旁小聲說道:“陛下,若我大唐能仿製此寶,日後行軍,當再不必為糧草擔憂。”
這話一出,君臣一眾頓時停住了腳步。
“可惜。”大聖也說了一句:“此寶雖好,卻是東來佛祖之物,只是暫借我處,日後他那黃眉童子歷劫歸來之後,怕是還要來取還。”
李勣稍稍思索了一番,又向大聖請教:“敢問大聖,似此類寶物,在修行界可常見麼?”
“儲物法器。”大聖先是向李勣確認了“此類法寶”的通俗名稱,而後才說道:“此物看似珍貴,其實也並不少見.天庭的那些神仙,靈山諸佛與菩薩們幾乎人人都有那麼一兩件。有些是多是錦囊模樣也有做腰帶、手鐲、戒指的,還有葫蘆、玉淨瓶等等.而這後天人種袋,儲物其實只是它最基礎的一個功能。至於修行界之中,俺老孫還真不太清楚,畢竟俺老孫學成歸來之後,打交道的一向都是神仙之輩.凡俗修行界裡,還真不太熟悉。”
“原來如此。”李勣向大聖一禮:“多謝大聖指點。”
大聖多聰明?
見他這般模樣,便知他心中所想:“可是想要招攬些修行者在麾下?”
李勣聞言,卻先看向了陛下,見陛下點頭,才道:“確有這個打算,並且已經跟一些仙山修行之高士有了些接觸。”
“聽聞西洲各國,如今都在招攬修行者.那東勝神州更是修行宗門凌駕於國朝之上。”李世民沉聲道:“若我大唐沒有應對,只恐將來反而陷入被動。”
“此言有理。不過陛下.”大聖還是向李世民提醒了一句:“自周代商後,真正的修行者大多隱居深山中的修行,少有入世俗者,更別說出仕了經商周封神大戰,他們最是避諱人間因果.因此,若有在陛下面前大言不慚者,請陛下一定仔細分辨其真偽若不能查,可尋俺老孫觀瞧。”
大聖很清楚,經此事之後,國中招攬修行者之事,怕是更沒有什麼阻礙了。
不是所有修行者,都能耐得住清苦的。一些意志薄弱的,難免不會為此心動。亦或是本身就有大志向,且不怕沾染世俗因果的。
一旦統治階層出現變化,那麼對應而來的種種問題,都會切實反應到民生之上.大聖好歹跟著師父唸了十四年的經,難免生出擔憂來。
若是處理不好,恐波折不斷。
而法海心中又生出了一個課題:修行界與世俗,是否應該區別開來?
幸好他修行有成,不必擔憂人生苦短,可以花費一些時間,去尋找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