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重火力和飛機上都有絕對的優勢,以後大明再打仗應該都會是碾壓之勢。
以後就算是給大明當僕從軍,也不是每天在大明軍的監督下步兵衝鋒了。
很可能是要與裝甲戰車配合進攻,以及負責佔領敵人的土地和城市,鎮壓當地人的小規模反抗。
兩人頓時就都鬆了半口氣……
是半口而不是一口,因為還有另外的擔憂的事情。
因為雖然僕從軍死亡率不會太高了,但是這些僕從軍多半仍然不會歸國了。
可能要永遠留在泰西本土了。
這意味著自己統治的子民數量也就隨之減少了。
還都是最有價值的青壯年男性。
這就是血稅啊。
就算是無奈也只能繼續按照要求繳納。
反抗大明是完全沒有勝算的戰鬥,甚至可能導致全體國民都被絞殺殆盡。
三人都非常的明白,大明人要殖民地就是殖民的。
上面有沒有人根本不重要。
甚至於,完全沒有人更好,大明人會來種地的。
服從至少還能活下去。
三人都再次老老實實的答應一聲,同時還要恭維朱靖垣的仁慈,以及大明朝廷和軍隊的強盛。
朱靖垣再次安撫了幾句,就讓拿破崙和亞當斯父子回去繼續娛樂休息了。
然後朱靖垣繼續召見其他的比較特殊的人員。
包括海外各個大域的大明人官僚代表,羅亞山和穆易等原有的藩屬國君主,以及高斯等外族學者和官僚代表。
跟他們聊聊當地的情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工作和生活。
告訴他們,有什麼特殊的難處和想法,都可以向朝廷尋求幫助。
如果朝廷上的官員不負責任,可以透過負責對應地區的九卿直接向自己舉報。
皇帝的面談和勉勵,當然是形式大過實際的。
但是在很多時候,即便是純粹的形式,也會產生實際的作用。
統一制服和統一禮節,也都可以說是形式主義,但是卻能有效的提升管理效果。
特別是在自己的身份足夠高的情況下。
就算是自己什麼實際的事情都不做,單純的口頭慰問和鼓勵幾句,這些人回去也會稱讚自己仁慈和藹。
單獨跟自己談話這種事情,就能讓很多人唸叨很多年。
聚變登基大典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類似的效果,讓天下人和精英們確定新的皇帝。
朱靖垣就這樣跟下面人聊著天,一天的宴會慢慢的到了尾聲。
接下來的幾天,大明的代表和泰西的代表,都在休息和調整狀態,也都在迎接最後的盛典時間到來。
經過七天的煎熬之後,安康十五年也終於到了最終的尾聲。
安康十六年元月二日,也就是大公元年正月初一,朱靖垣的登基大典正式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