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新城衛星發射中心,再次迎來第二枚極軌衛星火箭的發射任務。
同樣的,電視臺也在進行直播。
直播畫面會跟上次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這一次,並不是多級火箭發射,而是太空梭承載發射任務。
「這是我們新城首次利用太空梭進行發射衛星,我們將見證奇蹟......」
電視臺記者,在電視鏡頭前激動無比地科普著航天發射的情況。
「我們的長江號太空梭將會運載我們的極軌衛星進入四百公里的太空高度,然後再返回地面.....」
「根據航天中心總設計師熊貓同志的介紹,設計長江號太空梭的目的便是要用它把大量載荷送入地球軌道,使它能在軌道上檢修衛星,並能把衛星帶回地面修理等。它可以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跑道上著陸,一般可重複使用次。」
「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上,長江號太空梭都是有著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在新城成立十週年的歷史上,長江號太空梭便是獻禮......」
伴隨著記者的口述,新城居民這才瞭解到這架長江號太空梭到底有多麼了不起。
自豪感油然而生!
自從一九五七年,北極熊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來,世界宇航科學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目前空中不停運轉的各種人造衛星不計其數。
然而,它們只能自行墮毀無法維修,更不能返回地球重新使用。
長江號太空梭的設計,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它可以像火箭一樣地飛,像人造衛星一樣地在太空軌道上執行,又可以像滑翔機一樣地按時按地降落,然後還可以再次使用。
二十七米長的機艙,能裝運五十六噸重的貨物。
發射指揮中心,曾慶豐壓力山大,相比上一次,這一次的發射,明顯有更大的壓力。
太空梭是賙濟民帶領下,在過去兩年多慢慢研發出來的。
本來一切準備就緒後,應該是先進行試飛任務,然後再進行搭載極軌衛星同步發射。
結果,賙濟民直接說了,一起上就是了,省得浪費。
駕駛太空梭的是老航天員楊建軍、林志武和馮遠三人,他們可都是久經考驗的航天員了。
為了這次發射任務,準備十分充足。
此次來的是另外兩位領導,這會兒正坐在賙濟民旁邊。
「熊貓同志,你上次提議的擴招畢業生一事,會議上已經透過了,現在就等檔案下發了.......」
「謝謝領導們對我的信任!」
賙濟民聽罷,頓時高興不已。
從二月份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終於是得到了確切的訊息。
按照這個情況,那麼接下來的新城大學等幾所學校都會迎來大發展,生源將會源源不斷。
「我也有一個好訊息要跟諸位領導彙報!」
兩位領導和曾慶豐他們頓時都被賙濟民的話,吸引了注意力。
「是關於重型運輸直升機的事兒,發動機的事兒,我們基本上確定了方案,我們不需要燃油,而是完全依靠電池作為能源.......」
嘶!
還真的成了呀?
電動汽車也就算了,但電動直升機,如果這事兒真的成功了,那可真是了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