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們綠洲新城好好發展我們的科技,其他的事情,不要去討論!」
沉默片刻,賙濟民如是說道:
「王校長,除了新城大學需要建立地震學專業之外,你們還需要建立地質學專業、氣象專業等學科。」
「比如氣科學技術、大氣探測技術、應用氣象技術、雷電防護技術等等,這些都是未來我們國內急需的人才,必須抓緊時間培養......」
「不要擔心學生們畢業之後沒崗位安排他們,我跟你說,我們最起碼需要
在全國每個縣城建立一個氣象局或者氣象小組......」
全國那麼大,每個地方都需要一個氣象局來保障當地的農業發展。
接下來,賙濟民便跟他們開始普及最新的通訊衛星技術更新之後,將會帶來哪些變化。
同時也跟王煥初和顧海山兩人科普了一下,有關氣象方面的技術影響。
「你們應該還記得五九、六零和六一這三年的自然災害吧?」
聽到賙濟民的詢問,王煥初和顧海山兩人連忙點頭。
「我們不想再次看到這三年自然災害,那麼就必須人為干預和預防這樣的災難發生.......」
「除了之前我們偉人所頒佈的修建水庫等一系列政策,我們氣象局也必須要進行人為干預,進行人工降雨........」
「關於人工降雨這件事,技術突破是非常簡單的,我已經花費一週的時間大致上解決了人工降雨的技術問題.......」
眾所周知,人工降雨發射的是裝有乾冰等人工降雨物質的炮彈。
人工增雨防雹炮彈簡稱人雨彈,人雨彈是透過高炮射擊。
將彈丸發射到雲層中爆炸,以爆炸和爆震產生的衝擊波把催化劑播撤到雲中,使催化劑產生大量人造冰核,透過催化劑的作用使雹雲、雨雲的機制產生轉化因而達到增雨防雹目的的一種民用炮彈。
然而,人工降雨根本沒有那麼簡單地發射人雨彈就可以了,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
畢竟人工降雨作業只有在一定的自然雲的條件下才能獲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結果,技術條件還無法做到人工造雨。
因此大氣探測技術、應用氣象技術等專業人才就派上用場了。
顧海山和王煥初兩人聽完賙濟民的話,都激動到渾身顫抖。
如果這件事真的成了,那必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兒啊。
按照賙濟民描述的情況來看,那麼未來一段時間內,一旦把氣象局在全國建立起來,乾旱問題,或許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預防了。
「老顧同志,你們政務部門要開始組建氣象局,最後是跟軍方合作,因為後續的人工增雨所需的高射炮,還得從軍方這邊大量採購呢.....」
「沒問題,熊貓同志,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賙濟民笑了笑,繼續道:
「你們也別激動,還得在我們綠洲新城這邊慢慢形成規模,把技術給摸索清楚之後,再向全國鋪開,不要急嘛....」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事情還得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去完成任務才行。
三人會議結束了,王煥初便火急火燎地離開了,顧海山也忙著開始組建氣象局這些事情。
而賙濟民則是回了一趟家,然後開著飛機前往京城。
文津街,元宵節剛過沒多久,賙濟民再次來到這裡,領導們都有些奇怪,怎麼最近來的這麼頻繁?
隨即,老林等幾位領導跟賙濟民聊了一會兒,很快就召開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