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壽這個吏部尚書職務不變,但朱棣卻給他加了廣寧中衛總兵官一職,即日上任。
而在朝中接替他工作的,則是戶部左侍郎蹇義。
明眼人都知道,蹇義就是下一任吏部尚書,現在缺的不過是資歷罷了。
但這份調令中最令人疑惑的,還是徐增壽這個廣寧中衛總兵官。
廣寧中衛就在遼東諸衛的身後,也就是山海關一帶。
與其說是為蘇謹的遼東軍保障後路,但誰又知道,是不是在他身後加了一道枷鎖?
以徐增壽定國公的身份,蘇謹即便職高一籌,恐怕也調動不了。
第二個大變動,居然還是朝廷最重要的部門——戶部。
戶部尚書鄭賜卸任,遷往他部。
永樂朝,朱棣定下的規矩,重要部門天官不得連任,以防結黨。
鄭賜雖然剛乾了一年就調任,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值得深思的是,他調任的新位置——工部尚書。
原工部尚書蘇謹卸任工部,再也不復‘一人雙尚書’的情況。
這就難免會引人猜度,是不是陛下因景清案惡了蘇謹?
如果是真的,那可是真的——太好了!
但他們什麼話都沒說,繼續冷眼旁觀。
不過看到蘇謹還站在文官首位,一臉老神在在的樣子,腹內也忍不住有些嘀咕。
這哪像失寵的樣子啊?
鄭賜調任工部尚書後,原戶部左侍郎鬱新升任戶部尚書,右侍郎夏元吉遷左侍郎。
換個角度講,鬱新這個位置可以說是蘇謹讓出來的。
戶部動完,接著就是禮部。
就在所有人盼著,是不是蘇謹連禮部尚書的位置,都要丟掉的時候,卻紛紛失望了。
禮部尚書還是蘇謹,只不過他的副手變成了楊士奇,任左侍郎。
而另一個副手就更奇怪了,壓根不是從文官裡選出來的,而是一個武勳——張輔,榮國公張玉的兒子。
呵,呵呵。
看到這種任命,文官的嘴角都忍不住抽抽。
寒窗苦讀數十載,結果卻比不上一個恩蔭的武人?
只有少數有心人,卻看出了些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