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將散彈打了出來。
這些散彈一打一個面,頓時將幾十匹馬都籠罩進去。一時間人仰馬翻。稀里嘩啦的倒了一地。
但是這些損失並不能阻擋騎兵衝出來。
反而讓他們確定了目標。
十幾騎立即向炮位殺了過去。
長刀揮舞之下,鮮血飛濺,這些炮手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了代價的。
噼裡啪啦的火銃之聲,雜亂無章,不絕於耳。
這個時候,就沒有人組織齊射了。
都是各自為戰。
很多人對騎兵開火的時候,幾乎頂著對方馬臉開火的,這固然能一槍將騎兵打翻在地,但是更多計程車卒會沒有開火之前,就被騎兵殺死了。
劉文秀大喝一聲,帶著數百親兵,不退反進,居然迎著清軍騎兵衝了過去。劉文秀也是一身盔甲,身先士卒。手一揮,一個個手榴彈從他的頭頂之上飛了過去。一個個在清軍騎兵之中爆炸開來。
頓時將清軍騎兵陷入混亂之中。
劉文秀反衝過去,雙腳加力,手中幾乎等人高的長刀,一刀斬下,就能將馬首給斬了下來。
這些長刀,正是苗刀。
不知道唐代的陌刀是什麼樣的?
但是這些製造局打造出來的苗刀似乎並不比陌刀差多少。
即便清軍騎兵速度降低一邊,但是想要以步勝騎,也是一場賭博。就好像是一首唐詩,將軍賭勝馬蹄下。
雙方几乎是一命換一命的慘烈廝殺。
但是面對這樣的場面。
曹宗瑜忍不住說道:“好,劉文秀果然名不虛傳。下令艾能奇部,增援劉文秀。”
不同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不同的解讀。
總體來說,清軍騎兵還是佔據上風的,但是他們沒有達到一舉將夏軍騎兵擊潰的目的,反而糾纏在一起,這就是大大的失策。
曹宗瑜也明白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劉文秀這員老將,有比夏軍後起之秀的老辣。沉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夏軍下級軍官的作用。
夏軍下級軍官,這些百戶,隊長這些小官。在混戰之中,發揮出了自己的作用,甚至有些軍官勇猛不下劉文秀。
還有一些軍官或許搏殺不行,但是在他戰死之前,依然牢牢的把握麾下百餘人的軍隊,奮力反撲。
正是這種類似以命搏命的反撲,讓清軍騎兵寸步難行。
當然了曹宗瑜知道這樣是不能持久的,所以立即讓艾能奇去支援,畢竟劉文秀與艾能奇是兄弟,艾能奇定然不會耽誤事,估計艾能奇比曹宗瑜還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