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可走後,村子好像平靜了下來。
劉能召集了護衛隊的成員,計劃復仇。
“大哥,這麼多生番,我們殺的完麼?”謝廠坤疑惑地問道。
“我們不需要殺完,殺到他們怕!殺到他們不敢再下山襲擾!讓他們知道,咱們不是他們的獵物。敢挑釁就要付出代價!”
在劉能的安排下,護衛隊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十人一隊,悄悄地搜尋鄒族生番出沒的痕跡。再向有經驗的人打聽清楚鄒族生番的生活習性,以及各類祭祀的時間。
經過打探,鄒族人在二月或八月,會在部落廣場前舉行祭拜天神和戰神的儀式。這個儀式被稱為敵首祭,也叫凱旋祭。
在鄒族傳統上,舉行敵首祭的時機有三種:一是出草歸來,二是重建會所,三是小米收穫季後。以首級祭天神。獵頭有時候也有有其他目的,如復仇、保土、掠地及炫耀勇武。
在他們的認知中,若一整年一個頭都弄不回來,天神無頭顱可食,這一年的糧食就不會豐收,打獵就不會有收穫、家裡面就不會添丁、大地也會凋零。
所以,鄒族在獵首這件事上,會全力以赴。
眼下已經是七月底了,眼看八月份就要到來,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
他帶著謝廠坤找到了鄭芝豹,向鄭芝豹說明了情況,並提出了自己的請求:要裝備。
鄭芝豹很康慨,立刻答應給他們五百副鎧甲,四百把戰刀和一百把鳥銃。
當然,之所以對他們這些人如此放心,全都來自鄭芝龍的安排。
“此事結束後,戰刀鳥銃你們可以留著,但鎧甲要交給我。”
“沒問題。”劉能爽快地答應了。
鄭芝豹又幾名軍官,幫他們訓練護衛隊的村民,又教會他們鳥銃使用的方法。
八月十五
理應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但村子內的氣氛卻異常緊張。村內的青壯全都嚴陣以待,防止鄒族生番下山獵頭。
而護衛的五百名青壯,更是早早地來到了山腳下的樹林裡埋伏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在流逝,一直到天擦黑,一點動靜都沒有。
“大哥,會不會情報有問題?哪有人下山?”謝廠坤有些急躁地問道。
“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只能等。”
正說話間,從遠處的山腳下鑽出一個人。身穿皮衣,頭扎飛羽。正小心翼翼地四處張望。
“大哥!上吧?”
“別急,再等等!”
今日對於鄒族來說是大祭,不可能只有一個人的。
果不其然,這個人又往前走了大約幾百步,模彷著鳥兒叫了幾聲,山林裡便又一個又一個人冒了出來。看衣著打扮,全是生番。
人都出來後,慢慢朝著劉能他們村子的方向摸去。
劉能數了一下,大概在三四百人左右。他不在猶豫,站了起來,對著身旁的人大聲喊道:
“兄弟們,想想慘死的孫娃!想想你們的親人孩子!要是不想被他們一個個割掉頭顱拿回家,就跟老子一起衝上去,把他們全部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