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1月14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掌璽大臣德.莫爾尼奉法蘭西共和國執政熱羅姆.波拿巴之命前往聖阿芒鎮為逝去的蘇爾特元帥弔喪。
莫爾尼離開巴黎後不久,蘇爾特離世的新聞鋪天蓋地的轟炸著整個巴黎。當天下午,整個巴黎都知道蘇爾特大元帥離開人世的訊息。
在熱羅姆.波拿巴的引導下,部分巴黎市民“自發”前往協和廣場為蘇爾特大元帥的離世而祈禱,白色的蠟燭捧在了每一位“自願”參加禱告的民眾手中並點燃,蠟燭照亮了整個協和廣場。
與此同時,巴黎地區的主教同樣也受邀來到協和廣場主禱告儀式。在主教的帶領下,協和廣場的巴黎市民一同吟唱著聖歌。
傍晚8點,祈禱在巴黎大主教的主持之下結束,人們也紛紛離開協和廣場。
上一刻還熱鬧非凡的協和廣場,下一秒就已經是冷冷清清。
11月15日,在熱羅姆.波拿巴的照會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立法團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鑑於蘇爾特曾經為法蘭西作出過卓越的貢獻,特許蘇爾特以大元帥的身份進入榮軍院,他的屍體將會被從聖阿芒鎮運送到巴黎,以國葬的方式徹底結束自己的一生。
提議經過立法團舉手表決後以全面透過的當時進入“第二院”,“第二院”也在熱羅姆.波拿巴的授意下全票透過。
兩院全部透過之後,由參議院向民眾以及聖阿芒小鎮傳達最終結果。
為了表現出尊重民眾的意願,熱羅姆.波拿巴還利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隨機抽取了每個區10人進行評判。
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儘管蘇爾特元帥有些一些錯誤,但是他的功績也不是不可否認,應當給予厚葬。
抽樣調查的結果同樣也刊登在了巴黎境內的報紙上,根據民主的絕大多數原則,再也沒有人反對熱羅姆.波拿巴的決定。
熱羅姆.波拿巴藉由民主的名義告訴那些反對派與軍隊異見分子,自己在巴黎人心中的地位。
一些透過熱羅姆.波拿巴軍事改革凝聚在反對派分子在看到熱羅姆.波拿巴的名望之後,也放棄了正面抗爭的打算。
部分受到過蘇爾特恩惠的將軍同樣也對熱羅姆.波拿巴抱有好感,可以說整個法蘭西的境內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挑戰熱羅姆.波拿巴的權威。
11月18日,莫爾尼抵達聖阿芒鎮立刻著手將蘇爾特大元帥運送到巴黎。
【PS:電報傳送到波爾多的時間比莫爾尼抵達波爾多的時間還要快。】
11月20日,蘇爾特元帥的屍體經由馬車運送到波爾多市,並在全體波爾多市民的注目下乘船離開波爾多市。
11月21日,屍體在法蘭西艦隊的護送抵達加萊港口,加萊市長與當地駐軍將軍親自前往碼頭迎接蘇爾特大元帥的屍體。
11月22日,屍體乘坐巴黎—加萊的轉接抵達巴黎。
以熱羅姆.波拿巴為首的部長、將軍們齊聚在凱旋門下等候屍體的抵達。
蘇爾特大元帥的屍體於上午十點抵達凱旋門附近,熱羅姆.波拿巴揮了揮手:“奏樂!”
軍樂隊開始吹奏著第一帝國時期的出征曲,身穿第一帝國驃騎兵軍服騎馬立於凱旋門的兩側,每兩匹馬的中間是一位手持米涅步槍、身著第一帝國線列兵軍裝的步兵部隊。
曾經的第一帝國似乎已經逐漸在法蘭西復生,部分參加過遠征的將軍甚至小聲地抽泣起來。
盛放著蘇爾特大元帥屍體的馬車停靠在凱旋門下。
熱羅姆.波拿巴再次揮手,十幾個身強體壯計程車兵出列,他們將棺材輕輕的抬了起來抗在了肩膀上。
凱旋門到榮軍院的這段路程,將由他們用肩膀抗過去。
“出發!”熱羅姆.波拿巴神情異常的嚴肅,身穿皇帝仿裝,頭戴拿破崙帽的他走在了隊伍的最前列。
跟隨在熱羅姆.波拿巴身後的是巴黎主教團隊,手持聖經與十字架的他們嘴中不停的頌唱著禱文。
主教團的後面則是將軍與部長,在之後是棺木和士兵。
從凱旋門到榮軍院,原本只需要20多分鐘的路程,這一次卻花費了40多分鐘,喜歡看熱鬧的巴黎市民依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街道兩旁以及二樓的窗臺都站滿了人,人人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熱羅姆.波拿巴,又看了一眼雕刻精美的棺木,心中不由得為蘇爾特的離世而傷感。
抵達榮軍院之後,熱羅姆.波拿巴停下了腳步,跟隨在身後的隊伍同樣也停下了步伐。
熱羅姆.波拿巴來到了榮軍院的大門口,看著眼前封閉的榮軍院,他輕輕的敲了敲門。
谷/span“是誰!”門內傳來了主教莊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