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好奇,“那咱們現在是去哪裡捉鬼?去義莊嗎?進不去的,大門鎖著。想要進去,要麼趕上初一十五去上供,要麼趕上府衙有屍體送過去。”
“潘大當家氣勢洶洶的,是去哪了?”虞青鳳好奇。
“老大肯定是去找刁幫主去了。”大林子搶先回答。
“什麼幫?”虞青鳳問。
老孫答:“丐幫。”
虞青鳳乾笑兩聲,這臨福縣居然走得是武俠劇的套路嗎?還有個丐幫。
出於好奇心,也是出於破案需要,虞青鳳提議:“咱們也跟去看看吧。”
大林子和老孫面面相覷,拿不定主意。
“潘當家怎麼說的?你們只是看管我,我是要負責捉鬼的。你們不配合指路,我查不明白這餓鬼來歷,怎麼對症下藥,哦不,對症捉鬼?”
虞青鳳必須要先確定一個前提,那就是想要捉鬼,必須要弄清楚這個鬼是什麼來歷身份。
聽了虞青鳳這話,兩人茅塞頓開,順從帶路。
虞青鳳暗自慶幸,這兩人果然容易糊弄。
潘大才心情糟糕到極點,原本虞青鳳想要直接跟上去,但大林子和老孫阻攔,說潘大才八成又是去碰壁了,根據以往經驗,這種時候不要旁觀,否則潘大才在丐幫那裡受的氣都會轉移到旁觀者身上。
路上,虞青鳳問大林子和老孫有關義莊餓鬼的起源。可這兩人卻心照不宣,你一言我一語地給虞青鳳介紹了臨福縣丐幫的起源。
聽到最後虞青鳳才知道,原來人家不是答非所問。
兩年前,在義莊鬧餓鬼之前,臨福縣的乞丐就很多,但雖然有規模卻沒有組織,都是分散開的一個個小團體,彼此之間還動不動為了爭搶地盤打起來。
兩年前,義莊驚現殘破不堪的屍體,引來了臨福縣的姚知縣親臨現場。
府衙仵作親自驗看,查明這具殘缺屍體有被動物啃噬的痕跡,是屬於兩日前剛剛從府衙運送到義莊的王千萬,是這義莊裡最新鮮的屍體。
這王千萬就是個藥鋪夥計,跟著郎中上山採藥時候摔死,死於意外,案子清清楚楚。
姚知縣斷定,肯定是山裡的野獸跑到義莊,偷吃了最新鮮的屍體。因為人是不可能吃人的,所以必定是動物。
本以為這事兒就這麼了了,可縣衙的一個名叫江雲鶴的衙役卻突然失聲大叫,說吃人的不一定是動物,也有可能是鬼,餓死鬼。
這個江雲鶴正是負責監管義莊,統計屍體進出的衙役。
他說一年前,也就是距今的三年前,有個名叫白亦笙的乞丐,餓死街頭,屍體被送入了義莊,他親自登記在冊。
可是過了三日,江雲鶴打算將攢夠了的屍體集體送去掩埋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白亦笙的屍體了。他翻閱記錄,的的確確沒有其他同僚處理白亦笙屍體的記錄。
白亦笙的屍體竟然有進無出,就這麼在義莊裡消失了。
白亦笙是餓死鬼,送進來的時候衙役印象非常深刻,瘦得就剩一把骨頭,死狀恐怖,讓他十分懼怕。
當晚,他便出於恐懼和慈悲心理,在白亦笙屍體旁供奉上了一個饅頭。
可是三日後他再去義莊轉移屍體時,不單單是白亦笙的屍體不見了,饅頭也不見了!
周圍圍觀的百姓便開始竊竊私語,說是餓死的白亦笙變成了餓鬼,如今還魂控制肉身,急需進食,所以才會食屍。
還有百姓提到,這個江雲鶴的兒子今年剛剛考取了進士,說不定就是因為供奉了那個饅頭,餓鬼報恩,冥冥中保佑了恩人之子。
姚知縣不允許百姓散播謠言,但也不敢處置謠言的始作俑者江雲鶴。畢竟百姓們的猜想都是以江雲鶴的敘述為基礎。
一個月後,江雲鶴的兒子在京城當了個小官,夫妻倆追隨兒子移居京城。
兩個月後,一傳十十傳百,整個臨福縣都籠罩在了餓鬼傳說之中。
有個還俗的和尚說,這裡面是有門道,是有個程序的:
一開始白亦笙因為餓死,心有不甘,積怨成鬼,靈魂與肉身分離後,不甘接受自己被餓死的事實,一心只想著吃飽飯,靈魂重歸肉身,起死回生。
於是為了避免肉身下葬,再也尋不到,塵歸塵土歸土,便自己偷走了自己的肉身加以保護。
逃到哪裡去了呢?自然是至陰之地。據還俗和尚所知,附近的湄山山谷裡就是附近最近的至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