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從解答城誕生之前就流傳下來的第十三個問題。
它無比莊嚴地陳述道:
“我們能表達什麼?又如何能表達什麼?”
顧川不知道自己理解的答案,或者說作為問題的答案,理解得對不對,但他開始理解到解答城最深的怪誕了。
“從一開始就必須要解開的問題。”
他默默唸了一遍,又追問:
“那秭圓呢?秭圓也在研究某個問題。”
正廿和秭圓不熟,想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秭圓的歸屬:
“她歸屬的地方研究的是第十二問題,我們經常借用第十二問題王國收集的資料。”
說到這裡,正廿不再多說,只抽出一篇某個大荒生物氏族的記錄文獻,叫顧川按著這篇文獻跟著他學習的語言。
這個大荒的生物氏族與換臉的部族長得相似,他們有個特徵是不會數數,任何數都只能數到三,他們無法理解超過三的概念。
這篇文章,援引了很多關於數理的知識,也就涉及了許多數量的單位。
這是解答城語言又一個有趣的特徵。
齒輪人們沒有科學記數法的概念。科學記數法是地球現代計數用的便捷的方法,比如一億億可以記成十的十六次方,這能輕易表達某些末尾有數百個零的大數。
但解答城不同,解答城會將一億億記成一兆。
顧川是用中文裡的計數來理解的。
那便是“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澗,澗生正,正生載”。
他們用一個音節,大約可以翻譯為“兆”代替了億億,接著是十兆、百兆,一直到千萬兆,然後似乎是要避免音節過長似的,億兆同樣用來一個音節,可以翻譯為“京”來代替。
他跟著一個個讀過來,突然發現這裡的秭與秭圓的讀音是一樣的,而正與正廿的讀音也是一樣的。
他又發現了一個奇詭的特徵,於是不置信地抬起頭來問:
“那圓是不是也代指一個數字,廿是不是也代指一個數字。”
正廿毫未察覺其中所蘊含的巨大秘密,不關心地說道:
“是的。”
在解答城的語言中,圓是指六十,而廿是指二十。
因此,秭圓與正廿都是一串數字編號。
前者的意思是:十的四十次方加六十。
後者的意思是:十的七十次方加二十。
這代表了什麼呢?
顧川不知道,他在地上,用草杆用科學記數法寫出了這個數字,而知道顧川所用數字符號的秭圓恰巧在那時開啟了門。
她看到了數字,沒有表示。
她在誕生前,名字就由天人導師決定好了,從她誕生後,就在一直使用。一切都只是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