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節氣,青春期的跡象在這一批孩子的身上格外明顯了。
一天早晨起來,顧川的褲子黏糊糊的。作為有經驗的成年人,他當然知道這不是尿褲子,但依舊害臊到臉紅。
他本想瞞過川母,誰知川母對這種變化比他更敏感。
當天晚上,這位年輕的母親在河裡洗完衣服,就摸了摸男孩的頭,說道:
“是時候不一起睡啦!你已經是個大人了。”
第二天,她就從倉庫里拉出她父母曾經睡過的床和被褥來。她請隔壁木匠稍微修飾,做了幾個床頭床尾的雕花,又加了幾塊木料,把床拉長了一截。
男孩不理解,她說:
“我看你還會繼續長哩,得為未來留出空閒嘛。”
顧川才懵懵然地點了點頭。
這個世界的成年判定是很早的,比和他上一世的祖國要早得多。
上一世,他的祖國判定一個人具有完全刑事責任通常是以十八歲為計,但有些國家則以21歲或20歲、15歲為計。這裡面的緣由仔細想想也不簡單,一者是取決於人這種生物的性質。人的青春期大約從十歲開始,要到二十五歲才算完全結束,從十幾歲開始,人的生育能力和勞動能力正達頂峰。到了三十歲以後,身體其實已經走下坡路了。
二則是取決於人的社會性質,舉例而言,在十八歲前後已經有足夠的體力搬磚,也經過足夠的義務教育可以工作了。而上一代的父母們已經剛好度過了人生最好的十八年,勞動能力開始減弱,單算價效比不如新生代。這是勞動能力決定財產關係,決定個人地位的緣由。
在顧川重生到的新世界裡,只要你的身高長得和上一代的大人們差不多高,可以下地幹活,那就算是大人啦。
因此,換算到上一世,在日照村,可能在十五六歲就已經具備完全自主的權利。而大人們的口中,有個特殊說法是當金穗的主要作物第三十次成熟時,孩子就已經長大了。
那也許該叫三十歲?
只是顧川到現在,還沒有摸清這個世界的歷法。
他只知道商隊從不久留,在溫和少雨的季節到來,在下一個雨水豐沛或乾旱的節氣發生前,就會離開。
溫暖少雨的季節有之前提到過的白露,也有略有區別的驚蟄。而雨水豐沛的節氣,大多可以翻譯成中文裡的清明或穀雨,清明的雨季稀疏,而穀雨的雨季水汽更充沛急猛。乾旱的節氣則大多可以叫做小暑和大暑。
但這個世界的歷法奇怪得緊。首先是沒有準確的年與月的概念,也沒有嚴格的春夏秋冬等季節的概念,更多用的是叫做節氣的概念。
換而言之,在地球上的節氣通常春夏多雨,二十四節氣,先是清明和穀雨,穀雨之後立夏,天氣越來越悶熱,到了夏天,也就是小暑,之後是大暑,天熱到了極點,就要冷下來,就開始立秋了。立秋之後就有白露,再之後是冬天。
這是由於太陽直射地表和斜射地表,也就是地球的自轉、公轉與黃赤交角的緣故。太陽直射地表是夏天,太陽直射地球的另一邊時,這邊就是冬天。
而在這個世界上,節氣的更替並不那麼規則。
小暑之後可能接個連綿的雨季,清明、穀雨、穀雨、清明,接著來個大暑,大暑完了再是小暑,小暑之後再來個清明、穀雨,白露,驚蟄,一連串的好節氣。
所以這個世界的人們只稱某某節氣,而絕不稱某某季節,只以對天象的觀察決定未來的趨勢。而日照河邊上可能真是絕無僅有的好地方,終年溫暖如春。顧川遇到過的最乾旱的季節,體感也不到三十度,最冷的季節,他也沒見過水上結冰。
他曾旁敲側擊地問過母親:
“媽媽,水越加熱,就會蒸發。那如果水越來越冷,會變得怎麼樣呢?”
結果她的母親一臉茫然:
“那就是變成很冷的水吧……”
得,顧川那壓抑已久的、那種苦悶的自矜又要冒出來了。
“這和他們的智力沒有關係,只是他們真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而我度過了另一個世界的人生,所以略微多知道一點而已。而我就算說出來,也只會被當做傻瓜。”
顧川提醒自己道。
但古怪的天文現象,他越發現越多。
譬如,他不曾見過正當天空的月亮或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