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鍾巒說完,蘇言點了點頭,表示稱讚,有了吳鍾巒的開頭,其他大臣也都大著膽子踴躍參與。
其中最讓蘇言哭笑不得的還是工部尚書朱永佑,也不知道是他的腦回路真的比他人不同,還是想討蘇言歡心,他居然引出蘇氏的祖先昆吾及後裔曾被封蘇國,新朝可追溯祖先,定國號為蘇。
若是蘇言採納了他的說法,那可真是繼陳朝陳霸先以後第二個以姓氏為國號的王朝了。
大臣們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以後,他們將各自想的國號寫下來呈交給蘇言,決定權
最終回到了蘇言手中,他心裡其實早已有了想法。
他的手指屈著,輕輕叩擊著桌案,最後放在了上面的「夏」字上,道:「孤欲採納吳尚書的想法,以夏為國號,夏也有大的含義,我新朝以武立國,也將向外擴張,打下一個龐大的疆土。」
「所以,就立國為夏吧。」他斬釘截鐵的說道。
大臣們聽後相互對視了一眼,隨後許赫帶頭起身行禮,道:「遵陛下旨,陛下萬年,大夏萬年!」
蘇言笑著接受了大臣們的改口,抬手示意他們平身,他們隨後又開始討論起新朝的年號。
大臣們在來之前都做過攻克,因此都給出了好幾個可選的年號來,蘇言一番挑選,選中了「武安」為年號。
武安武安,本意為以武力定平安,也寄託了蘇言想要透過赫赫武功打破這一亂世,讓百姓恢復安居樂業的願望。
最後的議題便是首都的位置,這倒是沒有太大的爭議,在蘇言眼下控制的地方,合適的能夠作為首都的也就三個地方,其一為南京,其二為蘇言還是楚王時的封地武昌,其三便是新近收復的河南府。
南京就不用說了,六朝古都,又是蘇言光復江南後一直以來的根據地,這裡是新王朝天然的首都。
武昌位於朝廷的中心位置,若是定都武昌,可兼顧東西,但武昌不及南京繁華,基建也比不上南京,所以進入備選後就被否了。
至於河南府……河南府的前身便是洛陽,也是千年古都了,據說太祖皇帝曾經想過在洛陽、西安和北平之間擇一處遷都,但因為太子朱標的離世而不了了之,但在經濟南移的今天洛陽已經不適合成為都城了,所以也被否決。
因此,首都就這樣順理成章的落在南京身上,定南京為京師剛好也符合蘇言想要開闢海權帝國的想法,既然他準備將南洋也都納入勢力範圍內,定都南京是最為合適的。
最後,蘇言又敲定了新王朝的國旗,中原王朝一直到晚清才終於有固定的國旗,蘇言想要和國際接入,就要確定一面固定的旗幟。
經過一番討論,國旗也被確定下來,國旗一改明王朝的日月同輝旗,也並非一個「夏」字那麼簡單,按照漢家傳統,新國旗上描繪著一條騰雲駕霧的巨龍,它張牙舞爪,背上頂著一輪當空的旭日。
這與滿清的黃龍旗不同,雖然新朝的旗幟也是以黃色為背景色,但不論構圖還是美觀,都不是滿清的黃龍旗能夠比擬的。
在後面國旗被緊急縫製出來,並送到蘇言面前後,蘇言極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