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說唐家村還是法家的傳人,商君的後代。」二虎道。
「難怪來稷下學宮報道的百家之中,就是沒有法家。」朱元璋道,「且看秦先生,如何帶領陸家村的村民,擊敗唐家村的族長,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
倭國。
因為建仁寺慘案,大明和倭國的戰鬥全面打響。
朱棣帶著胡惟庸率領一萬軍進攻京都,兵峰直指神戶、奈良、大阪,一路往南打。命令龍驤衛指揮使陳恆,率領一萬精銳打名古屋,靜岡;命豹韜衛指揮使率領一萬精銳北上打秋田;命令鷹揚衛指揮使王弼去攻佔札幌;飛熊衛指揮使朱五四進攻長崎……
因為《彌生戰國志》在倭國全面出版的原因,倭國的人心已經無法凝聚成鐵板一塊。
他們都已經接受自己是徐福帶來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後人了,便沒有覺得華夏攻打他們,是異族入侵。而是覺得是來自老祖宗土地上的先進文明,要帶他們走向光明未來。
人們再也沒有了拼死抵抗大明軍隊的決心。
甚至有一些藩主覺得,中原王朝才是他們應該依附的正統,強大王朝。而現在的鎌倉幕府,遲早要歸順大明,畢竟鎌倉幕府實力太弱了。
幾乎所有的藩主都覺得,鎌倉幕府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
因為倭國人心已亂,朱棣的幾路軍馬,勢如破竹。
一路上稟沒有遇到太多大規模的抵抗,甚至一些藩主主動請降,投降大明將領。
投降的、帶路的倭國人,比反抗的人還要多。
而大明的將領也給了他們承諾,等大明把倭國納入版圖之後,會給帶路的和投降的人加官進爵。先進的火器加上歷史上的攻佔,倭國的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一切都是民心所向。
「秦先生說,自古以來的戰爭,都是先進的文明打落後的文明。」軍營當中,秦宇說道,「這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整個世界,向文明的方向前進。」
「秦先生說的對。」胡惟庸道,「他是從文明的方向看問題,這是我們都達不到的高度。」
「如果我們不攻打倭國,倭國人們還會在鎌倉幕府的統治之下,繼續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沒有我們攻打他們,倭國人還不知道會被足利義滿奴役多久。」
「這並不是說戰爭就是正義的,但促進社會進步也是事實。」
「所以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幫助他們。」胡惟庸立刻領會到了朱棣的意思。
「秦先生說如果不是西方列強,轟開了我們的國門,恐怕清朝現在還在閉關鎖國。或者清朝也逃不過三百年的命運的迴圈,被另一個封建王朝取代。」
「那麼九州這片大地還會處在封建王朝時代,百姓還在過三十三兩銀子的奴役的生活。」
「永遠原地踏步,接觸不到現代的科技和文明。」
「以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和整天沉浸在天朝上國應有盡有的美夢當中,這片土地想要自己發展出科技文明,根本就不可能。」
「當然,也不能說西方列強是好的,畢竟他們都是侵略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