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良好的出生,他是一個美男子。
有的人說他是一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有人認為他膽識過人,才智百出。他慷慨、寬容、忠孝兩全。
他袁紹就是所有女人心目中的,最完美的另一半。是所有男人最願意結交的兄弟朋友。
趙徽準備離開洛陽了。
後面發生的事情他都清楚,董卓說降呂布,呂布殺了丁原帶著幷州的軍隊,投靠了董卓。
而洛陽城內的大部分禁軍,也都選擇投靠了董卓。
得到幷州軍隊和大部分禁軍的支援,董卓的兵力已經是洛陽城內最強的。
而袁紹手中僅僅掌控了小部分的禁軍,在軍事力量上,完全輸給了董卓。
最後袁紹被逼逃離洛陽,到冀州渤海落腳,隨後發起聯盟討伐董卓。
這些事情,趙徽都沒有機會插手,而他也不想插手,避免影響事件發展。
唯一讓趙徽有一些遺憾的就是,呂布殺丁原,投入董卓的懷抱,堂堂戰神,從此就背上了三姓家奴的罵名。
趙徽不是呂布,不知道呂布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背叛丁原,投靠董卓。
至於說呂布是為了錢財,背叛丁原,或者說呂布是因為在丁原手中不被重視而背叛,趙徽都是不信的。
雖然還沒有真正的和呂布接觸過,但是當初在幷州,趙徽悄悄觀察過呂布,而且情報人員也是收集了很多關於呂布的情報。
呂布作戰非常勇猛,必定是衝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呂布並不貪財,反而和年輕時候的董卓非常相像,非常豪爽,仗義疏財。
呂布現在是丁原的主簿,雖然這只是一個文官,但卻是丁原的貼身秘書,一切軍政大權,都會從呂布這裡過手。
在幷州,呂布是當之無愧的二把手,而且在下面的各個將領中,他們更加認可呂布。
從趙徽對呂布的觀察,以及收集來的關於呂布的情報,趙徽都看不出來,呂布將會背叛丁原。
雖然很好奇,很想弄明白,但是趙徽還是選擇先離開洛陽。
董卓已經進入洛陽,趙徽還留在這裡會很危險。
而且就算趙徽留在這裡,也不大可能知道,呂布背叛的原因。這種機密,只有呂布自己還有董卓,以及去說降呂布的李肅才會知道。
四人牽著戰馬,準備從洛陽城門下透過。
但是卻被守城計程車兵的給攔住了。
嚴格來說,並不是城門的守軍,而是守在城門附近的西涼兵。
董卓現在才進入洛陽,雖然仗著三千西涼兵,袁紹還沒想和董卓火拼,還在計劃著如何將董卓安穩的送出洛陽。
城門現在掌控在袁紹手中。而董卓卻是也派了一小隊人,守在城門邊上。
董卓現在手中的兵力太少,面對洛陽城內的幾萬禁軍,加上丁原的幷州軍,還有鮑信從兗州招募來的三千士兵。
不管是丁原還是鮑信,現在都是站在袁紹這邊的。
在加上禁軍,這個時候的袁紹,是有能力逼迫董卓,自己退出洛陽。
面對袁紹,如果換成另外一個人,可能在得到封賞後,就主動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