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用還擊!”
這時候,幾百米外的海面上騰起了十幾座水柱。片刻後,另一處海面又騰起十幾座水柱。
著彈點太遠了,甚至事先都沒聽到空氣的嘶叫聲。
洪武號的艦橋上,訊號燈向前後發出命令:保持隊型,保持間距,保持原速,我們很安全,不要緊張。
前方掃雷艇們仍然在大搖大擺地掃雷,後面戰艦們仍在大搖大擺地開進。
每隔幾分鐘,兩端幾門巨炮就閃出一次火光,然後再過幾分鐘,在艦隊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就會騰起巨型水柱。
在280毫米、254毫米巨炮閃光的間隙,210毫米和155毫米岸炮不時地閃著火光,艦隊的兩側也就遠遠近近地騰起水柱。但到目前為止,一發近失彈也沒出現。
艦隊司令放下望遠鏡,端著熱茶踱到外面的露天艦橋上,一面喝著茶,一面觀賞遠處不時騰起的水柱。
他看著身邊幾個抱著大望遠鏡的觀測手,笑道:
“怎麼樣,小子們?害怕嗎?”
幾個觀測手誰也沒放下望遠鏡,只是笑嘻嘻地搖搖頭。他們都是第一次見這陣勢,雖然知道不太可能中彈,但畢竟遠處有十幾門大炮不停地朝自己開火,心裡總是有些緊張。
幾個小夥子一面觀測,一面七嘴八舌地笑道:
“長官,我們知道沒什麼好怕的!我們就算停在這裡不動,停上一天給他們打,他們能打中兩三發就很了不起了。”
“清虜那兩百多毫米的炮彈,就算挨幾下子也跟撓癢癢差不多。”
“真能打中我們,那清虜的炮手也能去買彩票了!”
……
天上開始出現了一朵朵黑雲,隨即悶響不斷傳來。這是旅順附近的高射炮在打明軍的偵察機了。
在漫天的黑雲朵之間,一個戰鬥機四機編隊飛快地穿梭著,甚至沒打算採取規避動作。
由於明軍的東江艦隊基地離這兒只有100公里,所以就用戰鬥機來做偵察。戰鬥機目標小、速度快、而且自衛能力很強。清軍的炮火儘管頗為密集,但想擊中這麼小、這麼快的目標,顯然比擊中兩萬米外的明軍戰艦還難。
“周圍沒有發現敵機!”
“周圍沒有發現敵魚雷艇!”
“敵艦仍然在旅順港內,沒有出港的動向!”
“威海方向沒有發現敵艦!”
偵查結果不斷從四面八方傳到基地,又傳到艦隊旗艦上。
顯然,清軍看到明軍來了戰列艦,不想讓僅有的幾艘巡洋艦出來送死。
明軍艦隊大規模開進渤海海峽,這還是第一次。旅順清軍將領不敢怠慢,馬上一級一級向上報。平時效率低下的清軍行政系統,現在也精神起來了,這則訊息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報到了廣武皇帝那裡。旅順司令部到皇宮御書房的專線電話也開通了。
……
北京紫禁城裡,廣武皇帝盯著報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自上世紀末以來,明軍艦隊就從沒這樣大規模地侵入渤海,最多是潛艇進去偷偷摸摸。渤海一直是滿清的“內海”,渤海海峽也始終被認為是明軍不可逾越的門戶。
其實無論明清,每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並不是南明艦隊進不去,而是滿清自戊戌變法以來,一直對南明處於戰略攻勢,南明不願去找事。
但現在好像不一樣了。
他立刻把下面的主要軍事將領全部召來,開緊急軍事會議。
廣武皇帝在御書房裡發瘋般地踱著步子,看著牆上的掛鐘,又看著地圖。
地圖上,渤海海峽入口處的地方,用鉛筆畫了個黑點。這是他五分鐘前接到報告畫上去的。
他盯著桌上的電話,猶豫著是否該下令讓旅順港的三艘巡洋艦出港攔截。要下命令就得是現在了,據報告明軍艦隊的開進速度是10節,也就是說再過十幾分鍾,他們就會穿過水雷帶進入渤海。那時候海面開闊,敵艦可以任意地變換隊形、搶佔陣位,甚至擺成t字頭迎擊追兵,那己方的三艘巡洋艦那就真的是送死了。
現在大清海軍僅有的主力,就是四艘重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
其中天命號、雍正號重巡洋艦、宣統號輕巡洋艦在旅順,康熙號重巡洋艦、還有廣武號輕巡洋艦在威海,崇德號重巡洋艦、順治號輕巡洋艦在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