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五月十日,火器作坊外的試炮場上。
高義歡同幾名將領,拿著幾桿自生火銃,看了看,不時抬起火銃,做出一個瞄準的動作。
陳匯廷解釋道:“自生銃長四尺,重六斤五兩,銃口可容三錢彈丸,定裝藥子四錢。同鳥銃相比,基本沒有變化,關鍵是改裝了發火裝置,不再用火繩點火,而是撞擊燧石發火。”
陳匯廷感觸頗深的道:“這說起來簡單,只是以燧石代替火繩發火,但是造起來卻十分麻煩。這次主要改進的是扳機、擊錘、簧片、機心、阻鐵等幾個部件,另外還有一個活動的火門,用於保護引火,使得自生銃,無論颳風下雨都能使用。”
“就這些部件,工匠們便打造了無數變,不僅難以打造,而且材料不行,造出來的部件不是彈力不夠,就是無法承受高溫。這其中最費功夫的就是簧片,卑職花費了四個多月,精煉銅鐵,進行上百次嘗試,才找到一點適合的材料。”
陳匯廷感嘆道:“幸虧卑職曾經看過《軍器圖說》,對部件的形狀、大小、功能都有一定的瞭解,要是全靠自己摸索,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燧發槍,在西方出現也才一百多年,近幾十年來,才開始大規模裝備,並且技術上依然有很多缺陷。
陳匯廷能造出來,卻實已經不容易了。
眾人聽他語氣頗為感慨,一旁的趙大憲把玩良久,看著還不錯,不禁問道:“陳器監,這個自生銃真不用點火,不懼風雨?”
高義歡笑了笑,“你放一銃試一試,不就知道了!”
當下工匠找來一個靶子,放在五十步外。
因為與鳥銃不一樣,趙大憲在工匠的指導下,進行裝填,發現步驟真的精簡了不少,於是讚歎道:“娘個劈的,確實簡單了些。”
說著他回頭對眾人笑道:“那我就放一槍!”
高義歡等人聽了,紛紛後退一步,離他遠一點。
趙大憲微微一愣,臉上笑容瞬間僵住,他本來不緊張,卻被眾人齊齊後退的動作,弄得有些害怕起來。
火銃容易炸膛的名聲,是人人皆知,不過好在高義歡制定了針對匠戶的賞罰制度,加強了對火器工坊的管理,新造的火銃,已經很少炸膛。
不過這只是針對工藝成熟的鳥銃,這自生銃剛造出來,也不曉得保不保險。
“老趙,你咋還不射呢?”徐黑虎催了一句。
趙大憲只能嚥了口唾沫,他話都說了出去,不射似乎有點折他臉面。
這時趙大憲見陳匯廷站在身邊,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才一咬牙將銃抬起,一手託著銃身,單眼瞄了一會兒,忽然扣動扳機。
“啪”的一聲響,緊接著“呯”的一聲銃響,銃杆一震,白煙冒起,一枚彈丸變呼嘯而出。
趙大憲發完一銃,愣了會兒,才低頭看了看手上的火銃,“我草~”
“好!不錯!”
高義歡見了,不禁讚歎一聲,其他人也紛紛激動起來,想要自己也放一銃。
這時早有士卒,將靶子拿過來檢查,發現一寸厚的木板已經被彈丸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