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位於襄城東南方向,扼住連線汝寧的咽喉要道,同襄城一樣,正好位於開封、南陽、汝寧三府之間,於中州而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這時在郾城之南的山道上,近萬兵馬正冒著細雨,踩著泥濘,推著車輛,艱難的向前推進。
趙應元那廝誤期,遲了兩天才趕來陳州匯合,使得歸德府的賊兵趕往郾城的時間便緊張起來。
這時天空又開始下雨,讓從陳州出發,趕來堵截豫州南部官軍的闖軍人馬苦不堪言。
此時,高義歡部近三千人,走在大軍最前,士卒們的衣甲已經沾滿了泥水,顯得有些狼狽不堪。
高義歡愛惜馬力,沒有騎他的黃毛老馬,牽著馬韁在道路上深一腳淺一腳的同士卒們一起跋涉往前。
“啟稟都位,前面就是南陽和汝寧的官道交匯之地!”幾名穿著蓑衣計程車卒,逆著大軍前行的方向,來到高義歡身前,抱拳稟報道。
高義歡有些喘息的停下步子,“傳令,讓大軍停下!”
身後的掌旗兵,立時將大旗高舉,然後又放下,山道上的隊伍,便逐漸停了下來。
“柱子,隨我上山檢視地形!”高義歡將馬韁交給一員親衛,遂即一揮手,招呼趙柱子等人一起爬上道路旁的一座山頭。
此時,高義歡他們已經離開了豫東南的平原,進入了汝南山林地帶,地形開始複雜,也開始險要起來。
這裡是伏牛山東麓餘脈,以山丘地形為主,更南則是大別山。
高義歡的衣甲、革靴早就沾滿了汙泥,他有些狼狽的站在山頂,便見南面群山之間,兩條道路交匯和成一條,形成一個“人”字,而他的前鋒已經到了筆畫的結合處。
這兩條官道,一條連著南陽府的舞陽縣,一條連著汝寧府的西平縣,兩條官道交匯後通向開封府的郾城縣。
高義歡他們在這裡埋伏,便能擋住南陽和汝南兩個方向的官軍包抄襄城,防止他們偷襲李自成的後路。
“讓弟兄們都進入山道右側的山林躲避,抓緊時間紮營休息。世昭你去指揮下弟兄們,道路上不要留下痕跡!”高義歡注視著蜿蜒的山道,對吳世昭吩咐一句,然後又扭頭對說道:“柱子,你去通知劉黑子,還有趙應元,讓他們的人去山道左側。”
吳世昭和趙柱子,當即抱拳,然後按著戰刀,下了山坡。
不多時,山道上的高家軍,便紛紛鑽入右側山林,車輛也被推了進去,道路上只留下數百士卒,抹平腳印和車輪的痕跡。
兩日後,從南陽府舞陽縣過來的山道上,一支兵馬從南面迤邐而來,行軍的極其緩慢,前後綿延數里之長。
這支人馬大概有七八千人,分為三部,前面只有不到千人,是人馬的前鋒,後面也是一千多人,是押送物資的後隊。
中間人馬最多,是大軍的主力,一名穿著銀甲的大將,騎一匹黑駒,走在中部人馬之前,身後跟著十多個穿著鐵甲的將領,還有一杆高三丈的大纛旗。
大旗中間寫著斗大的“左”字,邊角有一豎行小字,上書“太子少保,平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