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尼·亞瑟中尉正在帶領自己的部下,爭分奪秒地鞏固自己在島上的陣地。
他已經從俘虜口中的得知了聯省人如何稱呼這座炮臺——主教堡。
他也從俘虜口中得知了聯省人在島上還有一處設防營地——多蒙科斯修道院。
並且他確信,聯省人從諸王堡發出的援軍,已經登上瑪吉特島。
有節奏的划槳聲已經聽不見了,現在只能聽到河水流淌的白噪音。
南面高塔上那個討厭的訊號燈也不再閃爍,多蒙科斯修道院陷入一片黑暗。
阿蘭尼猜測,聯省人援軍很大可能是在江心島中段登陸,然後與駐守修道院的敵軍匯合——因為除了修道院的訊號燈,還有人在十箭河東岸點起了火堆,應該是城內守軍在為水上的援軍指引方向。
這使得阿蘭尼為了應對敵軍衝灘而做的準備全部失效。
顯然,瑪吉特島上的戰鬥遠未結束。
所以阿蘭尼必須接過聯省人的工作,繼續加強主教堡的防禦。
好在工具是現成的,人手也是現成的。
除了阿蘭尼中尉的部下,主教堡內還有近百名滯留島上的勞工。
這些勞工大部分來自諸王堡以及周邊市鎮的貧民窟,他們是奔馬之國當下這場貴金屬短缺危機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市面上流通的金銀大量減少,帕拉圖境內的商業活動趨近停滯,單位重量的金銀能換到的口糧在增加,手停口停的城市貧民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餓死。
所以聯省人只用很便宜的價格,就從諸王堡以及周邊市鎮招募到了大批的工人。
甚至因為擔心捱餓的窮人們暴動,許多自治城市的市政府甚至主動幫聯省人從失業貧民中招募青壯、墊付薪資,只求儘快把這些“不穩定因素”送走。
這也正是聯省人能夠如此迅速地推進工程的最主要原因。
“解救”了被聯省人徵發的民壯之後,阿蘭尼第一時間召集眾人講話。
他曉以大義,努力試圖讓勞工們瞭解——聯省人是一群侵略者,而楓石城政府才是第一共和國的合法繼承人。
然而勞工們對此反應平平。
他們當中很多人甚至都不是“帕拉圖人”,而是從帝國逃難來的新教徒,從信仰上來說,他們反而和聯省人更有共鳴。
至於剩下那些因為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討生活的帕拉圖人,他們還以為是藍薔薇打回來了。無論是對藍薔薇,還是對紅薔薇,他們都沒有任何好感。
不過這個問題倒不難解決。
阿蘭尼·亞瑟中尉立刻換了一套說辭,改為誘之以利。
在得到不強迫參戰的保證以及三倍報酬的承諾以後,聯省軍人招募的勞工們,毫無心理負擔地轉而為帕拉圖軍人加夜班。
已經來不及在塹壕下工夫了,哪怕在場所有人都長出四隻手臂,也不可能在天亮前把壕溝挖到無法跨越的深度。
所以加強主教堡的防禦,只能在牆體上出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