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錯過這個"戰機",說不定是好事。」梅森訕訕地說,「光是一個新墾地就搞得我焦頭爛額了,要是再多一座諸王堡,我連想都不敢想。」
「您太謙虛了,」溫特斯玩笑道,「學長,我對您有信心。」
梅森氣得直哼哼,「你還是少對我有點信心為好,算我求你。」
「沒能順勢拿下諸王堡,是很可惜。」錯過戰機,溫特斯始終還是有些遺憾,但他話鋒一轉,凝聲道,「不過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假如河谷村會戰之後我們立即揮師諸王堡,那就不得不先同蓋薩上校他們打上一仗。不打,就沒辦法確保後方。
「即使我們火併了先前的戰友,然後幸運地拿下諸王堡,一座孤城,對我們而言,又有什麼用呢?」
溫特斯自嘲道,「到那時,我不想當維內塔的代理人,恐怕都不成嘍。」
「你就是想太多,」安德烈對此嗤之以鼻,他撂下餐具,「咱們本來就是維內塔人,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改不了的!要我說,管他媽別人怎麼想?誰不服,讓他拿著馬刀來和我們講話!」
「維內塔人與維內塔的代理人,還是不一樣的,」溫特斯平靜地強調。
「有些人眼裡這就是一碼事。」
「但我們不能把它們當成一碼事。」
作為一個聯省人,梅森實在不想跟兩個維內塔人討論什麼是維內塔的代理人,所以他竭力將話題拉回正軌。
「夠了,你們說的都對……剛才說到哪來著?」梅森揉了揉額頭,一拍手,「對,說到馬加什中校的計劃。」
梅森正色道,「我認為,馬加什中校的計劃,比蓋薩上校直取諸王堡的想法,更有可行性。」
梅森在餐桌上用手指虛畫:「從軍事角度來說,北麓行省離諸王堡和燼流江很遠,離新墾地卻很近。於我補給有利,於敵支援不便。
「假如,我是說假如,聯省方面決意向北麓行省投送兵力。
「那麼,走陸路,他們就不得不維持一條漫長又脆弱的補給線。
「走水路,雖然邊江和德維納河都能通航,但是邊江西岸在我們手上,德維納河東岸屬於維內塔——比陸路更加難走。
「所以理論上,北麓行省是一個比諸王堡更有可行性的目標。
「不過也只是"理論上",」梅森有點猶豫,「我不敢說北麓行省那一連串山城,真的就比諸王堡更好打。」
「山城?什麼意思?」
「這個說來可就話長了。」梅森儘可能簡明扼要地解釋,「過去,赫德蠻子每次大舉入侵的時候,平原地帶的帕拉圖定居點都會遭殃,倖存的帕拉圖人要麼往躲入燼流江沿岸的水寨,要麼向南、向北逃入山林,在險要處築堡據守,靠耕種山谷裡的小塊土地過活。等到赫德人退去,他們再回到平原上,重新建立定居點,直至下一次入侵到來。
「鳶花堡、邊城堡以及北麓行省那一串大大小小的山城、石堡,都是這樣來的。只不過鳶花堡、邊城堡是在被廢棄的遺址上重建,而北麓行省一直堅守到今天。」
「所以,」梅森總結道,「還真不好說,究竟是孤零零一個的諸王堡更好打,還是北麓行省那一連串山城更好打。」
溫特斯輕輕點頭,打趣地問:「學長,您該不會是建議我們"直取中線"吧?」
「從技術的角度上說,」梅森認真地回答,「南帕拉圖中部的平原地帶,的確更好打。」
「這樣說,馬加什中校想要啃的"維內塔走廊",也是一塊硬骨頭?只不過是兩個
硬骨頭裡面比較軟的那塊?」
「這個……」梅森咂咂嘴,「說起來又有點複雜。」
「您說。」
「我對此並不確定,」梅森先是找補了一句,然後才有些底氣不足地說明,「依我看,馬加什中校並不擔心戰事,邊江郡方面並未在做攻城準備,他甚至都沒向我打聽我們手裡的火炮的情況。」
梅森遲疑地說「我琢磨……蓋薩上校想要的,是我們的軍事支援;而馬加什中校要的,是我們的政治支援。」
溫特斯鼓勵地問:「您的意思是,馬加什中校有能力"輕鬆"拿下維內塔走廊?」
「我猜……是這樣,」梅森的表情並不是很自信,上一秒給出結論,下一秒就把決策的責任推給學弟,「所以判斷還是得你來下,只不過,從軍事的角度出發,我認為"維內塔走廊"是更好的進攻方向。」
「"軍事的角度"嗎?」溫特斯輕輕點頭,聽出了學長話裡有話,於是笑著問:「還有其他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