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不值得誇耀,美食之道博大精深,我還需要不停努力!”
金本端著食物走來,聽見左衛門的話,謙卑道:“只要用心烹飪,客人一定能感受到廚師的誠意,這點我深信不疑!”
親手把鰻魚飯送到蘇淵面前,黑色漆盒裡放在潔白如雪的珍珠米,上面是焦香四溢的烤鰻魚,還不時發出吱吱聲。
鰻魚經過高溫燒烤產生的肉汁慢慢滲透進白米飯,米逐漸吸收湯汁,變成金黃色,讓人胃口大開。
夾起一口米飯,先是聞一聞,濃香四溢,然後放進嘴裡,米飯入口即化,濃郁鰻魚汁衝擊著味蕾,彷彿野生鰻魚在嘴裡重生,活蹦亂跳,美味至極!
蘇淵沒想到一碗白米飯居然能如此滿足,有種看盡世間繁華後,猛然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
金本看著大家一臉滿足的表情,笑道:“最好的是野生河鰻,野生鰻的皮和肉之間有一層肥膏,所以肥厚滑潤,不僅刺小易消化,而且肉質緊緻,很柔軟但一筷下去整魚毫不鬆散。”
“烤的時候火候十分重要,其中鰻魚皮是最關鍵的部位,烤的過分則會丟失皮脂感,烤的不夠則會產生腥味。烤到滲出油來表皮微焦泛黃的狀態最佳。”
“米飯要肥厚的鰻魚下也能閃現出自己的光澤,柔軟度要能襯托鰻魚,而米飯的甜也要不同於鰻魚的甜,在口腔裡米飯是吸取鰻魚精華味道的第一層,來平衡鰻魚的厚重,給我們留下山間田野的清香,此方為鰻魚飯米之上品。”
說完他轉過身,又拿出幾碟小菜,放在眾人面前,請大家品嚐道:“野田居的所有菜品都跟鰻魚有關,第一道是清新爽口的鰻魚凍和小菜。然後是鰻魚雞蛋卷,好吃不膩,蛋香夾著鰻魚香,別有風味。”
“然後是野田巖的招牌菜,白燒鰻魚!和蒲燒相比少了醬汁,純粹是引出鰻魚本來的香味。紅色漆器正中央一塊燒烤後的四方鰻魚,如待嫁的新娘。雖說搭配芥末和醬油也可以,但最簡單的吃法,蘸鹽,才是最美味的。”
夾起一塊鰻魚肉,不加多餘調味料的白燒方式,要對食材有極大的信心才行,筷子觸到微焦發黃的鰻魚時,翻露出雪白的肉。放進嘴裡嫩滑和糯軟的口感交織,不慌不忙,像清澈見底緩緩流過的溪流。
一頓飯安靜度過,眾人都沉浸在最普通食材帶來的滿足中,最後是鰻魚肝湯,味道略苦,正好把前面的油膩一掃而空,令人回味無窮。
平心而論,島國三大廚神的水平不一定比國內頂尖大廚的高,但最讓蘇淵觸動的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能把最普通的食材變成美味佳餚,才是美食的真諦。
再次堅定自己的信念,勇猛精進,不忘初心,何為初心?
百工匠心!
結束島國之行,眾人終於回到龍泉,柳生惠美馬上開始佈局,招兵買馬,擴大投資,儘快讓蘇家劍鋪成為連鎖經營。
不光是島國,就連國內也要同步進行,挑戰吉尼斯熱播後,圈裡所有人親眼見證一個神話的誕生。傳統龍泉劍竟然能傲視群雄,幹掉世界所有頂尖軍刀品牌?
如同一針強心針,讓所有收藏愛好者揚眉吐氣,蘇淵成為最強鑄劍師第一人!
剩下事情交給小丫頭操心,要錢有錢,高薪挖人才加盟,徐奎和胡金泉作為質量監督,王天變成銷售總監,各司其職,獨當一面。
蘇淵不關心這些瑣事,自己還有更重要的挑戰,瓷器是全新領域,充滿機遇和樂趣,有尤其領悟手藝真諦以後,越發勇猛精進。
“你想認識青瓷高手?”
金三爺聽完蘇淵的要求,十分迷惑道:“聽說小鬼子被你大殺四方,幫助柳生新陰流重現榮光,現在正是趁熱打鐵的好機會,為什麼要……”
蘇淵擺擺手,解釋道:“所謂學無止境,鑄劍已經沒有什麼挑戰性,自然要找點新樂趣。”
金三爺一翻白眼,這話真狂!換任何人說都是大言不慚,可蘇淵……
點頭道:“既然如此我正好認識咱們龍泉窯大師,毛正聰,跟徐朝興齊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每年都透過他幫柳生左衛門收藏精品力作,島國崇尚茶道,青瓷又是國寶,二三十萬一套茶具是最好禮品。”
說完撥通手機,約好下午見面,雖然不理解蘇淵為什麼突然對瓷器感興趣,但隔行如隔山,在金三爺看來只不過是閒著沒事玩玩罷了。
吃完飯開車出發,外地人說去龍泉,常說上去這個詞。因為龍泉位於甌江上游,20年前竹筏穿行於青山的景象很是常見。竹子木材和瓷器就被綁在竹筏上,順甌江而下,被運往金華、溫州等地。
現在寬闊平整的高速公路取代水路,穿山而建,將曾經閉塞的龍泉與外界相連。距離龍泉市區36公里的上垟鎮,群山疊嶂,溪水繞屋,是龍泉青瓷的發源地。
1960年代初國家復興龍泉青瓷,國營龍泉瓷廠在這裡建立,工廠位於背山面水的秀美之地。瓷廠最鼎盛時期,這裡聚集2000多名技術人員和工人,同心協力恢復失傳千年的的龍泉絕技。
一路走來,金三爺介紹道:“當年工廠已經變成現在的青瓷小鎮,對外開發成為旅遊景點。技術骨幹們四散而去,大多自立門戶,比如國家級大師徐朝興、毛正聰、夏侯文等。”
“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被保留下來,名字被鐫刻在木牌上,懸掛於門前。制瓷名家則被龍泉市安置到豪華大氣的青瓷大師園,毗鄰而居。”
“子承父業、師徒傳承,這種傳承方式乃龍泉的主流。當年在瓷廠中被恢復和改良的工藝就像一條大河,順著父子、師徒這樣的連線方式蔓延到龍泉各個角落,奔流不息。不僅意味著技藝的傳承,也同時決定著資源機會的獲得,甚至是審美觀。”
用手一指遠處青山,感嘆道:“那就是曾芹記,傳承一百七十年的龍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