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日出,涼風習習,街市上偶有人語,長安城依舊熱鬧起來,今日迎接匈奴使節的到來。
模糊的日光中漸有暖意潑來,把金子般的光亮撒給長安城。前些天皇帝下令整肅街道,今兒個街道兩旁原有的小攤子已經被錦紅的綢子遮住了,中間的道路乾淨的如水洗一般,被這耀眼的紅紗綢包圍著,行人只可在綢子外邊沒有被朝廷隔離的區域行走和觀看。
每隔幾米遠就站著一個士兵,背靠著百姓行道一手執戟莊嚴地站著,數百米遠的大街竟站了約百餘士兵守衛著。
百姓們三三兩兩交頭接耳或微笑議論著此次的盛況,個個都昂著脖子往寂靜關閉的東門看去。
忽然,皇宮東門‘吱呀’一聲緩緩開啟了。從宮門裡賓士出來十餘匹馬,馬後塵土飛揚,向街道這邊駛來,十餘騎越來越近,這才看到打頭的正是周勃和灌嬰二位將軍,二人神武的面龐上盡是一絲不苟的莊嚴,令所有百姓們敬畏著。
他們騎著馬帶領身後的人賓士而過街道,行如帶風,讓百姓們一時難以繼續目睹他們將軍的神威。
忽地,一騎超過周勃灌嬰急速的奔前馳來,馬上一個宦官模樣的人手拿詔書,一手高舉著它飛奔著,邊騎邊尖聲斥喝說,“奉聖命迎接匈奴使臣,無關人等退後……”一遍又一遍的向著兩旁的百姓喊著,百姓們聽聞後趕緊讓出不由得佔領的兩條紅綢之間的道路來,依舊有往前擠著爭相觀看之意,嘰嘰喳喳好不熱鬧,士兵們只能儘量的保持著秩序,阻止他們的騷亂帶來的意外情況。
周勃灌嬰帶著十餘騎人馬向著渭水北側那邊飛奔去了。
未央宮。
百官臨朝,赫赫生威,大殿佈置的金碧輝煌,那龍榻依舊有吞天之勢。
從裡閣傳出一聲尖銳刺耳的喝令,“皇上駕到,皇后駕到,行稽首大禮。”
聽到此話,大殿臺階下的百官們趕緊齊齊的跪地打躬稽首,向劉邦和呂后恭敬的行了一番大禮,高聲山呼,“皇帝長樂未央千秋萬世,皇后長樂未央千秋萬世。”
劉邦手牽著呂后的手,笑呵呵的緩緩走上臺階,站在龍榻邊對著下邊的大臣隔空做扶之態說道,“卿等平身。”坐於榻上。呂后緊靠著劉邦身邊而坐,朝服整齊乾淨,鳳凰髮髻梳得高聳利落,面龐紅潤淡然,眼神溫和,似笑非笑嘴角彎著弧度俯瞰著朝堂之下。
今日看來更覺得劉邦神武極了,高高的平天冠前後旒子依舊擋著劉邦的半面龍顏,只可以看見一片濃密的美鬚髯垂下來。玄黑而又纁紅色的龍袍上印著赤爪飛龍,龍嘴大張,金黃色的龍身甚是耀眼極了,袖臂上刻著絲絲紋理清晰的滕紋。
未央宮大殿瞬間安靜下來,大臣們手拿笏板一言不發的在原地等著,劉邦和呂后也是一言不發的坐在龍椅上等著殿外傳來的音訊。
等了一會兒,劉邦顯然有些坐不住了,在龍榻上屁股或離席卻也未離席的不禁起身又坐下扭動著,時而扒拉開眼前的旒子看著遠處的殿外有什麼人匆匆而來,見無人影,嘖嘖嘴,放下旒子左右搖晃。眯起老眼,側倚著榻,不由自主的翹起腿抖動著,躁動不安的透過旒子的寬大縫隙看看殿下的百官又看看殿外的一切動靜。
呂后轉頭看了一眼有些躁動不安的劉邦,瞧他極不注重朝堂君主禮儀,伸出自己的手輕輕在劉邦的手上按了按,朝著他淺淺一笑,道,“皇上稍安勿躁,匈奴使臣片刻就到。”
劉邦抖動的腿瞬間安定了,直起身子,反將手搭在呂后的手上,報之一笑點點頭,二人又安靜下來等著訊息。
光線漸漸照進大殿裡,燦爛一片,給初冬平添一份暖意。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篤篤’聲兒,沒一會兒從外頭進來一個宦官,正是在東門口手拿詔書尖聲傳召的宦官,匆匆忙忙跑來回稟訊息,趨步殿中央彎腰低頭道,“皇上,周將軍灌將軍順利迎接匈奴使臣,現在他們已經過了渭水,正向著皇宮而來。”
劉邦眼前一亮,立刻直起腰桿兒,又扒拉開眼前的旒子,一手拍了眼前的几案,“好,再探,速來稟報。”
大臣們嘰嘰喳喳,“終究是過了渭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