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就等著他,看他究竟喪心病狂到什麼地步,是否當真不忠不孝、德義淪喪。”太皇太后咬牙切齒。
於是隱忍不發,直到天子得到親信密報,自知事敗。
已經逼於絕境,天子也是咬牙握拳——即使勝算不大,也要奮起一搏!
他沒有別的後路。
必須要在衛國公返京之前,掌握京都。
只要這回一擊得手,也算佔得先機,沒有慈安宮,他就是唯一正統,衛國公即使有兵符在手,沒有聖詔,也無權號令軍隊,除非他想謀逆。
天子坐在空蕩蕩的正殿之上,龍椅之中,臉色極度猙獰。
秦懷愚當晚中風,天子次日即患疾臥床,早朝唯有太皇太后在乾明門主持,公佈衛國公邊城大捷,不過暫時隱瞞朝臣歸化失守一案真相大白。
太皇太后顯然是要把朝中奸侫一網打盡。
甚至還主動關心了一番秦懷愚的病勢,允准右丞告假在家侍疾,當然,暗中下令天察衛嚴加監督,切莫讓秦府中人私離京都一步。
更有暗令,讓各地天察衛、蘇、楚舊部分頭行動,將秦氏在地方為官的族人、姻親立即扣捕。
太皇太后也料定天子不會拖延,政變就在眼前,待懿旨下達地方,錦陽局勢已定,不需要再與秦氏黨羽虛偽客套,直接扣捕,原地待懲。
當然天子患疾,太皇太后也有施以關心,嚴令太醫院醫官小心診治,務必保全龍體。
大多數人都為歸化大捷鬆一口氣,並沒意識到將有一場血雨腥風。
甚至有人慶幸,多虧衛國公勇猛,這才多久,非但奪回歸化,甚至攻陷北原城池,瞧著太皇太后這般欣喜,接下來的新歲佳節也能讓人鬆一口氣。
已是冬月,將近年關了,無論文武百官抑或市井平民,都盼望重歸安寧。
而天子病勢也不沉重,這又讓百官再籲口氣。
不過天氣寒涼,天子又需保養,故請準太皇太后暫理國事,他自己要遷去靈山湯泉宮暫居。
太后不放心天子病體,自是要跟去照顧。
還有皇后在內的諸位妃嬪,品階稍高者也要同往。
這也沒什麼蹊蹺的,先帝那般勤政,往年也有去湯泉宮休養之時,聖駕既往,後宮當然也要隨同。
眼下有太皇太后臨朝,更不擔心耽誤國事。
藉口如此合理,太皇太后沒有道理反駁。
天子如願“拖家帶口”“金蟬脫殼”。
當然,他這時也想到太皇太后已經洞悉歸化失守真相,卻隱忍不發,並且輕易允准他離宮,應是另有打算,說不定正想將他支走,好籌劃陰謀詭計。
即使太皇太后猜到將有政變,天子這時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否則等衛國公歸來,他更是死路一條。
必須正面一博,決一生死。
行事就算還需警慎才能力保一擊得手,但畏頭畏尾已無必要。
只不過天子到底期望,但願太皇太后不察他已經“暗渡陳倉”,準備逼宮。
若太皇太后毫無防備,一擊得手才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