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圍堵秦府事件發生之前,秦家眾多姻親便就不少聽聞慈安宮把皇后一族外戚視為“國賊”務必除之的訊息,這幾乎不用怎麼費心散佈,皇后生辰宴事件發生不久,大皇子妓子所生以庶亂嫡,太皇太后壓根沒有承認那是天家血脈,否則秦家也不可能只死一個區氏就能了事,皇后確定無育,中宮之位搖搖欲墜,秦懷愚堂堂丞相就因“治家不嚴”而免職,右丞雖暫保無礙,可要收拾他也就是舉手之間。故而,大約只消一、二暗示,“姻親們”自然就想到又臨站隊時刻。
沒幾天,欽安伯休妻,甚至有民眾挑破秦府威誘百姓詆誣楚王妃,怒斥秦懷愚讒言媚上禍國殃民,更讓一眾心驚膽顫。
欽安伯那麼懦弱無能之人都痛下決心休妻了,這情勢到底有多麼緊迫!
於是主動就聯想到必須在慈安宮與天子之間抉擇效忠,壓根不需要把話說明。
可到底是關係到榮辱興衰的大事,雖是人心思變,多數卻仍有猶疑。
不想第一個呼應之人竟是秦大娘子的夫家。
旖景聽說後,倒為秦大娘子哀嘆一聲,這姑娘的命運也確是波折,家族嫡長女,倒還端方知儀,並沒有皇后與子若那些狠毒心思,奈何沒能選為太子妃,又兼當初金逆得勢,權勳之族也沒能攀附,嫁給世宦之族,本也算不錯,可惜夫家因為與秦府聯姻,成了金逆眼中釘,三兩下被整得削官去職賦閒,許是從那時開始,就對秦家懷有怨氣又悔之不迭。
這回秦府再次與慈安宮一派槓上,長孫女婿一想,當初秦懷愚連金逆都收拾不住,更何況眼下楚、蘇兩府,為了不做炮灰,落得家破人亡,立馬就把秦大娘休棄,匆匆找了個“多舌”的罪名安在秦大娘頭上,斥她不睦妯娌挑唆事非。
兩代嫡長女被休,有的家族就坐不住了,也紛紛響應,當然不限於秦懷愚這支嫡系正統,他的兄弟、堂兄弟、親侄族侄家中的女兒更多被送返的,一時間,秦氏女兒成了滿京都的笑話,不少百姓猜疑——難不成,這家女兒都是比照“七出”之律教匯出來?
雖說部份重要姻親不為所動,秦懷愚卻被這接二連三的風波鬧得五臟如焚,整個人都像籠罩在戾氣裡,外頭的議論不說,就連本家對他也有非議,誰讓他是族長呢?族人們都覺冤枉,自家女兒明明循規蹈矩,卻都被秦公連累!
又有刁民助勢,把秦懷愚惹怒民憤招至頭破血流一事廣為言傳,市坊間、茶肆酒樓裡,常常就有齊聲喝彩——打得好!
正逢秦懷愚到底摁捺不住,親自去將欽安伯這位“始作俑者”教訓一通,動了手,欽安伯牙齒都被打掉了幾顆,鼻青臉腫好不可憐,欽安伯世子更被秦懷愚怒斥不孝,動了鞭子教訓。
這麼洩了場火,回程時卻聽見了“打得好”的評價,秦懷愚怒火焚頂,一口咬定聚在巷子口議論的幾個閒漢就是當日傷他之人,著家丁綁去順天府。
家丁還沒靠近,那幫閒漢就拔腿飛奔一鬨而散,有個不知在哪兒磕了一跤,摔得頭破血流,立即拉長了嗓門喊:“秦柱國殺人啦!!!”
這事一鬧,不少言官上折彈劾,一為秦懷愚不知收斂行事荒謬——族中眾多女兒被休,可見治家不嚴確鑿,偏偏還不悔改,竟然還行挑唆宗室圖謀楚王爵位、詛咒皇族之罪;一為打罵勳貴觸及國法——欽安伯既已休妻,便不再是秦公女婿,輪不著他動手教訓;一為仗勢欺民——其身不正,引民眾憤然,圍堵質問,秦公理應息事寧人,卻反而當街用強追殺平民,簡直就是置國法不顧。
天子正在籌謀要緊大事,哪料秦懷愚的事竟一發不可收拾,心裡那叫一個又急又怒,但這關頭,不可能讓秦家陷於不義,他豈非“更失人心”?只稱御史只憑風聞奏事,多有不實,欽安伯無理休妻,秦公為女討回公道也是情理之中。
太皇太后冷笑不語。
旖景聽三叔蘇轢、四叔蘇明說起朝堂中事,越發篤定天子正在籌謀關鍵,秦家聲譽掃地,拖延下去只會更加惡化,天子力拙,哪還能長期周護,只暫時維護著,意在爭取那些秦氏黨羽不致分崩離析。
而虞渢經過幾天的靜養,身子越發有了起色,又有灰渡遣人送回書信,稱已經安排妥當,遼王動身回京,頂多半月之後就將抵達。
旖景這日便對虞渢說道:“你病重之時,太皇太后一日數回關注,眼下已經無礙,我也該入宮回稟一聲兒。”
事實上,是要去解釋秦家這回遭遇的“集體出婦”風波,以及遼王遇刺一事。
遼王是被衛冉解救,暫時居留靜待時勢處又在王府舊部勢力所及,顯然楚王府諸多插手,這事瞞不住慈安宮。
太皇太后也是好容易才盼到旖景主動遞了牌子入宮,連忙允詔,拉著旖景的手問了一回虞渢果然好轉,竟也念一聲佛:“這回可把哀家唬得不淺,有的事,我也不瞞你,難怪先帝對渢兒諸多信重,看了他所書策諫,哀家感念不已,宗室子弟,多得有個渢兒,將來軍制改革、強國安民,離不得他輔佐……早聽說景丫頭你回來,哀家就想詔見,想到渢兒病重,你肯定是走不開……總之萬幸。”
“多虧娘娘福澤。”旖景屈禮謝恩。
就說起秦家的事:“欽安伯休妻,確是臣妾主導,實因當初王爺病重,卻有人挑唆宗室登門添堵,攪擾得太婆婆越發哀痛,後來,竟然有地痞圍堵議論,指責我祖母居心叵測,這事情是誰在後主導,簡直就是昭然若揭,臣妾因為悲憤,性子又不能忍,便就還以顏色。”原本旖景把老王妃也喚祖母,可這時為了與大長公主區別開來,才改稱“太婆婆”。
當然不至於坦承到把“休棄秦氏婦就是投誠慈安宮”這種大實話說出來的地步,事實上,古秋月安排得當,也沒用這麼明顯的話去教唆,不過一、二引導,就使人往這上頭想了。
太皇太后不以為意:“做得好,秦家行惡,就該招此報應。”
眼看秦懷愚焦頭爛額,秦家聲譽掃地,不少黨羽離心,太皇太后自然趁願。
旖景又緊跟說了遼王一事。
“是王爺病前就有所安排,也是為了穩妥起見,就怕有人暗中行惡卻使聖上遭受非議。”這話說得就更伶俐了,因為不可能直言擔心天子暗害手足才早有佈署:“為了穩妥起見,親兵護持著遼王趕往濟寧,那處衛指使是王府舊部,最安全不過,訊息也是剛剛送回,已經暗護遼王動身返京。”
太皇太后甫一聽說遼王遇刺,震驚不已,再聞安全無事,甚至還扣捕指揮行兇之首,臉色鐵青:“虧得渢兒警慎,倒是哀家,實不想有人竟然大膽至此,暗害天家血脈!好,待八郎回來,哀家可得好生審審,什麼山賊這麼大膽。”
旖景並沒詳說山賊竟然有勁弩火銃此類正規軍隊才有的武器,她這話一出口,簡直就是明示真兇是天子了,太皇太后臉上會更不好看,橫豎等遼王歸來,這話由他自己出口,是要挑破還是維持心領神會,就看太皇太后的態度。
但旖景這回入宮,頂多只有一個時辰,對於秦家來說,卻又引來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