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妃卻不在意:“咱們兩家本就不是外人,眼下更是親上加親,住得也近,不講究這些,便讓景丫頭去吧,就當送你一程。”又對旖景說道:“既然回去了,就等用完膳再回來,天本就熱,來回折騰可別受了暑氣,正好等晚些天涼了再回,讓人去宮外知會灰渡一聲,轉告渢兒下了值也去國公府。”
又親自送了大長公主到院門兒,眼見著上了軟轎。
旖景乾脆便與祖母同乘,大長公主十分安慰:“看來二嫂待你極好,我也放了心。”
祖孫倆徑直回了遠瑛堂,大長公主才叫了玲瓏過來,問了事發仔細。
再說張姨娘,聽聞候府三房母女今日來國公府作客,立即全神戒備,讓僕婦們緊盯二郎,因著才剛入伏,國子監下晝休學,蘇荏自然是在府裡,果然,一聽說黃七娘登門,立即就打發了個丫鬟去遞信,約黃七娘在鏡池邊的花苑一會。
張姨娘得了信,氣得三魂出竅,她原本還對八孃的話半信半疑,想著兒子不會這般拎不清,哪知蘇荏竟然當真還對候府七娘念念不忘,張姨娘抬腳就去了花苑,在小丫鬟的指引下,立在黃七娘與蘇荏“私話”的花榭外偷聽。
可巧聽見黃江月那一番話:“二嫂果真如此不近人情?她祖父可是秦相,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又有何難……想來還是有些瞧不起二哥哥罷了,二哥哥還得上些心,無論如何,也得先哄著二嫂答應,我可是聽說,聖上就要改制,中書省諸位大人可都鼎力支援,將來想要入仕越發艱難,必須得透過科舉,天下多少學子,二哥哥可有把握脫穎而出?眼下聖上尚未正式頒詔,二哥哥還有機會。”
這話挑撥之意大為明顯,外頭的張姨娘已經氣得怒火灼心,又聽黃江月輕輕一嘆:“二嫂雖也是庶出,可聽說四藝無有不佳,很得秦相看重,秦夫人這個嫡母待她一如親出,多少還是有些心高氣傲,不甘於嫁個庶子,不過事已至此,二哥哥已經成了她的夫君,她原不該這般絕情。”
張姨娘哪裡還忍得住,她雖說秦氏有些不滿,可心裡卻還十分看重這個兒媳,哪容一個狐媚子挑撥離間?一腳踹開了花榭的門扇,上前揪著黃江月就是幾巴掌,壓低了聲音罵她心懷叵測,妖言媚語,勾引有婦之夫,蘇荏被自己強悍的親孃嚇得目瞪口呆,多得反應得快,連忙上前勸阻,但黃江月的半張俏面已經印了好幾重巴掌印。
張姨娘原本以為黃江月為“閨譽”之故,也不敢張揚,才這般痛下狠手。
當然她也會考慮兒子的名譽,故而也沒有敞開喉嚨大罵,之前還特地打發了幾個丫鬟守在遠處,預防有人接近。
哪知黃江月一脫困,捂著臉跑去和瑞園就是一番痛哭,稱蘇荏尋她對弈,張姨娘卻闖了進來,不由分說就是一番惡語相向,還動手打了她耳光。
黃三夫人頓時大怒,逼令著黃氏給個說法,稱張姨娘敗壞江月閨譽,要將她暗中處置了,候府才會罷休。
黃氏連忙人讓拎了張姨娘來問罪,張姨娘見黃三夫人竟然想要她的命,哪裡服氣,一時不及細想,指著黃江月又是一番辱罵。
黃氏早已經遣散了院子裡奴婢,張姨娘的話倒沒人耳聞,可黃三夫人想要處置張姨娘的態度卻小範圍傳揚開來,八娘這才聞訊,已經去了和瑞園,跪著求情,六娘與七娘卻沒有得準踏入院子,這時遠遠候在一處,又是孤疑,又是焦急。
玲瓏只知張姨娘衝撞了候府七娘,不僅惡言相向,還動手打人,候府三夫人怒不可遏,八娘已經去為姨娘求情,卻不知這事還牽涉著蘇荏,更不知張姨娘是燒的哪把邪火,怎麼就與候府七娘掐了起來,只是依稀打聽得,張姨娘的話十分不堪,黃三夫人逼著國公夫人要將張姨娘立取處置,否則候府必不會善罷甘休。
大長公主聽了這話,心裡也氣張氏囂張跋扈,卻是冷哼一聲:“張氏雖說不堪,可也是懂得趨利避禍之人,今日這事定有蹊蹺,無論如何,我們府上的姨娘,還輪不到建寧候府來發落。”
旖景卻是滿腹孤疑,她當然猜到張姨娘那些不堪的話,也不知究竟撞破了什麼場面,才讓張姨娘徹底喪失理智,還有三舅母,一慣是個唯唯喏喏的主,這回怎麼突然變得強硬起來?就算是為了江月……可這事張揚開去,對江月與建寧候府並無好處,一旦有不乾不淨的謠言滋生,吃虧的始終都是女子,再者依八娘當日所言,江月對二郎並無情意,並且嗤之以鼻,該不會做出什麼“有傷大雅”的舉動才對。
大長公主已經起身:“景丫頭,這事兒還得由我處理,你母親原本就不得你外祖母的心,更不敢得罪了你三舅母,張氏若真有錯,當罰則罰,可我總得清楚究竟她犯的是不是死罪,你眼下既已經出了閣,這些事也不需避諱,跟我去問個仔細。”
旖景這才回過神來,在路上就將八娘曾經說的話告訴了祖母:“聽著阿月那話雖說不該,但也不是太出格兒,就沒告訴長輩,只讓八妹妹叮囑張姨娘勸著二哥,不曾想就出了這等子事。”
大長公主聽後,神情越發不豫,只領著旖景一言不發徑直就往和瑞園去。
院門處藍嬤嬤雖說得了黃氏囑咐,不讓人往裡闖,自然不敢阻攔大長公主,也不及入內支應一聲兒,眼睜睜地看著祖孫兩“闖”了進正院。
大長公主與旖景才到正房檻外,就聽見次間隔著簾子傳出了黃三夫人的話:“八娘,你這叫什麼話?二郎與阿月原本是表兄妹,阿月那番話也是勸言二郎上進,就算有些不中聽,也是當妹妹的一片苦心,哪容張氏汙篾?我今日必饒不得那潑婦。”
因沒帶下人奴婢,旖景連忙上前親手打起簾子,一眼卻見八娘跪在三舅母膝下,額頭上已經是一片青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