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既出口,已經帶了哽咽。而其餘的所有知情者,也都低下頭來,有一種肅穆的情緒如同大風颳過人群,寂靜莊嚴。
太子劉琚在馬上呆了一呆,他的手緊緊地抓住了韁繩,然後又鬆了開來。當他再次抬眼望過去時,臉上神情,已經是不同。
親自被元召授命來迎接太子的赤火軍校尉名叫黃濤,自從當初出長安,過玉門關,追隨驃騎將軍馬後,每次衝鋒在前,已經在軍中嶄露頭角,成長為赤火軍中的中堅力量。他當然知道,那些小黑罈子裡裝的,都是戰死在西域沙場上的趙破奴部三千勇士,以及在後來的幾次大戰中陸續犧牲的將士們。
每一次輝煌勝利的背後,總有一些慷慨與悲壯。熱血的忠誠與不屈的意志,鋪滿這高原大地。巍巍青山不老,留住了他們的矯健身姿。滔滔江水自此發源浩蕩東去,卻流不盡,幾千年英雄血!
太子劉琚跳下戰馬,所有從長安來的人都默默的跟隨在他的身後,神情莊嚴地走到那處空地前。負責這件事的幾個領頭商人們連忙走過來,躬身施禮。
“你們,用心了!請允許我以我自己的名義對你們真誠致謝!”
說完之後,太子並不矯情,長揖為禮,一躬到地。
“太子切勿如此!折煞小人等了……這都是元侯的安排,我們也只不過是略盡薄力而已。”
那些商人們連忙拜倒在地,不敢接受太子這麼重的禮節。
太子劉琚點了點頭,不再多說。他知道元召既然來到了西域,就絕不會讓將士們寒心。不管是受傷的還是為國捐軀的,他一定都會妥善安置好的。
太子解下了自己身披的蜀錦團花披風,把它蓋在船頭那一片即將回轉故國的英魂之上。以此致意,雖輕如鴻毛,心中敬佩,卻重如泰山!
黃濤和他率領的那隊赤火軍騎兵以軍中之禮致敬過後,躍上馬背,頭前開路,引領著太子一行轉而向北,直奔草原深處而去。
兩天之後,當東方的朝霞重新鋪滿天空,戰火暫息的西部草原上,在朝陽的照射下,彷彿重新煥發了勃勃的生機。這種氣息,與從前是如此不同。
遠處的祁連山脈,彷彿遠古的巨獸盤踞在那裡,千萬年來,它曾經見證過無數滄海桑田,天翻地覆。而今天,它又將用自己的博大胸懷,來容納一場重要的草原會盟。
這次在歷史上被稱為“疏勒河會盟”的大型諸王會,它的原址就在河畔不遠處的那一片平闊草地上。而在不久之後,這裡將會平地而起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市。它的名字叫做:敦煌!
當然,現在這個青史流傳的名字還沒有出現在世間。它只存在於大漢尚書令元召的心中眸底,輕輕的出現在他鋪開案頭的奏摺上,淡淡的流淌在飽蘸筆墨的狼毫下……。
連續幾天的時間,元召都很忙碌。他甚至忙到連自己的得意弟子來過他的大帳幾次,都沒有來得及說上幾句話。
西域三十六國,應約而來者共三十位國王或者是掌權的太子、國相。他們代表著這些國家的誠意而來,無論國之大小,元召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分別與他們一一逐個單獨交談過。
效果是良好的,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在一切以共同利益為前提的條件下,會談的結果,無不皆大歡喜,讚歎不虛此行。
大漢,西域,草原,大漠……在這西部的道路上,終於連為了一體。元召看著自己畫下的藍圖,西出玉門關外的大片地域都被塗上了烈焰般的火紅,那道紅色的箭頭更是延伸向更遠的西方……他終於滿意地露出了笑容。
這就是我的先族,我的大漢故土!一個迅速崛起中的紅色帝國,山河崢嶸,氣象萬千,九劫不悔,生死從容!從此以後,願我之熱血,融於此華夏大地血脈,激情澎湃,壯烈滿懷!